小承气汤大黄(四钱) 浓朴 枳实(各二钱)水二杯,煎八分,温服。初服当换衣,不尔者再煮服,若换衣勿服。
眩晕方
少阳
青礞石(三两,研如米大,同焰硝三两,用新磁罐内封固,以铁线扎之,外以盐泥封固,过研末。水飞,二两实) 沉香五分,另研) 川大黄(酒蒸) 黄芩(炒,各八两)共为末,水泛为丸,绿豆大。每服一钱至二钱,食远沸汤下。
黄丹(一两) 白矾(二两)二味入银罐中 通红,为末。入腊茶一两,不落水猪心血为丸,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茶清下。久服其涎自便出,半月后更以安神药调之。(按∶猪心血不粘,宜加炼蜜少量合捣)磁朱丸 治癫狂痫如神。
香附(童便浸炒,五钱) 橘红(一两) 栝蒌仁(一两) 黄芩(酒炒) 天门冬 海蛤粉(各一两)青黛(三钱) 芒硝(三钱,另研) 桔梗(五钱) 连翘(五钱)共研为末,炼蜜入生姜汁少量,为丸如弹子大。每用一丸,噙化。或为小丸,姜汤送下二钱。
正元丹(《秘旨》) 治命门火衰,不能生土,吐利厥冷。偶然阴火上冲,则头面赤热,眩晕恶心。浊气逆满,则胸胁刺痛,脐肚胀急。
以上二方,俱见《伤寒》。
《金匮》方只录五首。余见拙着《金匮浅说》《金匮读》内,二书即欲梓行,集隘不能尽登。
《三因》白散滑石(五钱) 半夏(三钱) 附子(二钱,炮)共研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三片,蜜三钱,水一杯半,煎七分服。
二陈汤半夏(二钱) 陈皮(一钱) 茯苓(三钱) 炙草(八分)加生姜三片,水二杯,煎八分服。加减法详“三字经“注。
厥阴
归脾汤方见《虚痨》。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 治支饮不得息。
当归补血汤当归(三钱) 炙 (一两)水煎服。加附子三钱,神效;或加桂一钱。
太阴
麻黄附仔细辛汤麻黄(去根节) 细辛(各三钱) 附子(一钱五分)水三钟,先煮麻黄至二钟,去沫,入诸药煎七分,温服。
通脉四逆汤干姜(六钱) 炙草(四钱) 附子(二钱,生用)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歌曰∶白浊多因心气虚,不该只作肾虚医。四君子汤加远志,一服之间见效奇。
二方俱见《喘证》。
大茴香(五钱,同盐五钱炒) 川楝子(一两) 沙参 木香(各一两)为末,米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钱,空心温酒下,或盐汤下。才服尽,接第二料。
木防己(三钱) 石膏(六钱) 桂枝(二钱) 人参(四钱)水二杯,煎八分,温服。
木防己汤(《金匮》) 人膈中清虚如太空,然支饮之气乘之,则满喘而痞坚,面色黎黑,脉亦沉紧。得之数旬日,医者吐之下之俱不愈,宜以此汤开三焦之结,通高低之气。
浓朴大黄汤(《金匮》) 治支饮胸满。(支饮原不中正,饮盛则偏者不偏,故直驱之从大便出)浓朴(二钱) 大黄(二钱) 枳实(一钱五分)水二杯,煎七分,温服。
程氏曰∶防己、椒目导饮于前,清者从小便而出;大黄、葶苈推饮于后,浊者从大便而下。此前后分消,则腹满减而水饮行,脾气转输而津液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