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他们的心机,陈文和孙钰再清楚不过了。在访问过这六族的代表后,陈文便提出了要和金华知府孙钰同去一趟托塘张家的要求,而他提出的来由,倒是这个家属所没法回绝的。
陈文和孙钰到达时,张家的族长和族老已经在门口等待已久了。目睹于此,陈文和孙钰也表示出了一番亲民的态度,赞美了一番张家的家风,才进入张国维的故居。
“若诸臣皆如公,何有甲申之事耶?惜哉!”
托塘张氏,俗称“托塘张”。其鼻祖叫做张潮,乃是五代后唐河南开封祥符县炼金墩人,唐昭宗乾宁进士,当五季之乱出宰东阳。至后晋开运二年,石季龙攻东阳县,张潮率宗子张天贤战于官清岭,父子同日殉难。次子张天宥匿城西莲塘内,啖莲实而托生,后因命村为“托塘”。
“公为国事,整天乾乾,夕惕若厉,未及不惑,须发尽白。水工方毕,复著《吴中水利全书》以遗后代。左太史所云言、德、功三者,公实并立,可谓不朽矣。”
账册陈文已经懒得去翻了,这类事情还是应当交给更加专业的人士去做。但是从更加专业的孙钰口中,这些堆栈有着极其遍及性的库存与账册不符的环境,并且缺失的数量还非常很多,乃至已经占有了库存总量中一个不小的比例了。
“九如堂”取意于《诗经・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风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中的“九如”。乃是张国维担负左佥都御史期间在故乡为其母八十诞辰祝寿而修造的屋子,又叫“大司马第”。而这九如堂的匾额,则是张国维同年的状元,崇祯朝的东阁大学士文震孟所题。
只是如许的一名能臣,却生在了明王朝积重难返,新兴的汉人王朝有力接掌神器,乃至这天下为鞑虏所盗取的期间。可也就是如此的一个期间,张国维挑选了死守夷夏之防,誓死抗击鞑虏,最后就义于出世、生长的家中,可谓豪杰也。
到了明天凌晨,安民的书记已张贴于县城人流较大的县衙、阛阓、城门、以及城隍庙之类的地点。就连别的一份《告金华士绅百姓书》也由孙钰代笔草拟结束,与安民的布告一同张贴,并派人向东阳县城邻近的各村镇投放。
“维大明监国鲁六年玄月乙亥,大兰总兵官陈文率王师复东阳县,谨以牲醴之仪,祭我大学士张公于就义之所:”
祭奠张国维的第二天,托塘张氏和岘西杜氏的族长便别离带着族中的长老赶到县衙求见陈文和孙钰,包管会竭尽尽力支撑王师光复金华的作战。而当这两个家属挑选倒向明军后,别的四家也敏捷的完成了串连,在当天下午一样赶到了县衙,向陈文和孙钰力保其会在他们能够触及到的各个村镇大力鼓吹明军的存在,以争夺更多的支撑。
PS:同时也感激各位始终在支撑和谅解笔者的书友们,本来说好过年会还欠账的,成果这个年过得实在无语,每天被烦苦衷包抄,也只能竭力保持更新,万分抱愧。前面的日子里,笔者会极力把欠账还上的。
明军的力量几近每一天都在加强,可也就在这时,陈文却收到了一封手札,让他有些始料未及。
南塘营先遣军队自昨日下午攻陷东阳县城,为东阳县士绅百姓所恐忧的扰民、亦或是屠城之事并未产生。一夜的时候,在宣布宵禁的环境下,明军驻守设防的各个要点,并安排军队在骨干道上巡查,以防扰民之事产生,到也看在了东阳县的士绅百姓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