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都城里的事情,安天祐沉思过后,终是决定持续下去。
但当朝天子也是将领出身,行军兵戈本就短长,现在即了天子位,看得更加高远,晓得不啃下南夷这块硬骨头来,南昭国难收回,只要啃下南夷,如果应对恰当,或许不费一兵一卒便可重将南昭国收回。
宁泰郡王正气不顺中,听得此讹传,便立时起家,寻了机遇堵住安世弘逼问前事。
兵戈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结束的,何况国人皆知南昭之弱,跟着雄师的开赴,不几日便似随风吹走了,倒是太子借种一事,又死灰复燃,重新回到世人视野里。
安天祐获得线报同时,天子也差未几时候晓得了南昭事件的大抵启事,因战乱未平,尚不是清理的时候,故只暂将宁泰郡王拘在都城,此次监军便肩有彻查此事的任务。
此次楚昭之战,虽是宁泰郡王行动不当引发,却也是监军的渎职地点——其实在宗室将领身边任监军,真不是个轻巧活。
只是谎言一旦传开,那里说止就止的,因而安天祐顿时让人顺着这条线,影影绰绰地提起畴前刘太后及安氏宗亲遇刺一事上面了。
这也是宁泰郡公频频逼迫南昭的本源地点,无外乎就是想挑点事出来,好趁机收了南昭国。
不过,这南昭国又另当别论了。
自来本朝将军领兵在外,朝中大多会派天子亲信的皇亲国戚担负监军,一为监督巡查军队,战时包管粮草运输、并掌控将领奖惩等,二则是制止这些将领拥兵自重、表里勾搭,生出不臣之心。
安世弘带伤从御书房出来,早被故意人看在眼中,那两位皇子的心也就活了。
谁都想过安稳日子,现在安氏宗室也就宁泰郡公年纪越大,心眼没长多少,倒真是个不错的出头椽子。
论职位论天子的信赖,监军哪个都靠不上,加上宁泰郡王又是个狠戾的主,做他的监军,要想顺顺铛铛地熬畴昔,只能当个安排了。
幸而安世诚驻扎南夷多年,看得明白,也晓得朝中对南昭的应对政策,而南昭国国君也不是硬气的,软硬兼施之下,战事便可尽量制止,临时保持近况,以图后事。
宁泰郡王便道:“我本不信,只是既然有人说了,我感觉还是来问问的好。你既然是被冤的,我便信你,只需你发个誓儿。”
说来,南昭国当年亦是前朝领地,厥后战乱,当时的郡太守趁乱自主为王,当时他手里兵马很多,又往南扩进很多国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