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桂要寄钱回家,这几个都是晓得的,她攒上些托了孙婆子去帐房换过,换了银珠子返来,攒到这会儿也有五钱,上头盖着铜子,那人摸着了也不敢伸手,屋里头都晓得,只要石桂攒下了银珠子来。
宋家积年当官,宋老太爷这一支官运亨通,便多有说是在通仙观里头供奉得好,就在宋氏这一支住着,山脚下俱是些宋姓子孙,有了钱钞,干脆就做了供奉,一年年下来,通仙观也不受别个香火。
石桂还存着让秋娘石头爹进城的心,城里再苦也比乡间好些,如果能有个几两银子的安家用度,秋娘也不必去摘花采茶,石头爹也不必去跑船了。
扎了一把晒干的竹笋带给陈娘子,另有两付鞋面,她学了绣,能做些杂花腔子,裹起来就算礼了,一罐头腌蜜梅卤,倒是厨房里的技术,外头吃不着。
郑婆子对着桂花耳提面命,叫她机警些,眼亮耳背,有甚事跑在头里,她也晓得春燕夙来喜好石桂的,还叫她再去跟前凑一凑:“叫她见着你腿脚勤奋就是。”
背面一个月没有油水沾舌头,这会儿底下人还不成劲的吃,家里高低这很多下人,一顿能吃掉一头猪,厨房里还炸了猪油出来,这东西冻了块儿,挖上一勺子,舀在才焖出来的热饭上,再加秋油拌一拌,非常得味,这会儿却得全都得封起来。
郑婆子试了一回,虽不比鸡汤鲜,到底是起了味,再加上八角茴香小山菇小松菌,味儿又更好些,这东西不沾油花,别个翻出来也不知是甚么做的。
石桂的本意也不想闹起来,特地捧了箱子进屋,开箱放工具再落锁,一屋子人都瞧见了,原看她人随和,只当是个好性,没成想是惹不得的,一个个都低了头。
郑婆子舍得下血本,卤了猪耳朵猪鼻子,酱过的鸭子腿鸡胸脯码在碟子里,还挖了一坛果子酒出来,埋了一年多,兑了酒出来给管事婆子打牙祭,替石桂挣了个跟着去通仙观打杂的差事。
她藏了油块,做出来罗汉上素便不那么鲜了,几次奉上去,先还能吃掉一半,跟着略动了几筷子,如果把份技术都丢了,回老宅就更想不起她来。
石桂一一应下,又问了郑婆子这打醮到底是何为,郑婆子咂咂嘴儿:“是替大爷办的,你少探听这些。”
货郎折了腰赔不是,送给孙婆子一个镀银的了胭脂盒儿:“多谢妈妈看管买卖。”孙婆子伸手接过来,往小杌子上一坐,拿了东西便不再管,当着她的面,也出不了茬子。
宋家返来讲是消夏,实则是来替宋家大爷打祈福醮的,就在故乡本族的道观通仙观里头供着他的长生牌位,两处道场一齐做了,供奉的羽士在青藤纸上作青词,供三清叩玉皇,还得写诺皋,打完了醮再烧了去。
宋家这位大爷,是八月里生的,过世了总有十七年,活着的时候原算过命,说他逢五破七不是好年初,死时候公然十七岁,老太太念着儿子,怕他在阴世里过不好,这才想着大抵例会,替儿子积一积冥福。
人都死了十七年,肉身化了土,可当娘的如何能忘了,就是宋老太爷也多谓那些后生长辈不如自个儿阿谁离世的儿子,年年的冥寿都要大办,更别说打醮等了这很多年,这事儿不但自家管着,还让叶氏督办,为着这个,宋二爷好几个月都躲在二房院中,没来大房的院子里不说,连存候也是叫长随跑一回,称疾不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