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桂笑着接了,咬上一口,上十供的东西都是宋家厨子做的,用的新米新面,格外苦涩,吃了半个饼子,同他商定好了,趁早还约在树林子里见:“你抓的那只松鼠被上头姐姐们送给太太去了,太太赏了我,我同你分一半。”
夜里也在做道场,圈神棚,一刻不竭的念佛添灯油,添油换灯这一面,几个丫头就练了好久,不洒了灯油不熄了灯芯,嬷嬷们千叮万嘱,一个都不能碰掉,如果灭了兆头不好。
“你如果然识得,也能挂个幡子替人写信了。”良姜凑上去拿起来看:“这一笔笔划的苍蝇似的,难为你能下笔。”
她既没学过绣,也没习过字,她说要绣经,丫头们哧哧笑一回,还不住问她:“布裁了未曾?笔削了没有?再看看那线,分好了没有。”一面说一面笑。
几个丫头返来数一数,手气好的抓着五六个,手背些的也有三个,只绿萼怯懦不管去翻那荷包袋儿,石桂得了五个,分了她两个大子,大师都算得了彩头。
宋老真人要念一夜的经,殿里殿外都点着灯,石桂几个就只顾着摆神棚边和大道上的,她把夹袄穿在时,外头套上新衣,夜里光听风声就冷得冻人骨头,把能穿的都穿上了,带上山来的两袋子糖给了小羽士,还是良姜几个想体例,把点心压实了,一块块包着带在身上。
这一夜且有得熬,石桂把那张太上感到篇折了拢在袖子里,几个一轮班,到她歇下的时候就拿出来看一看。
宋荫堂才来一日,满嘴就闻声丫环们夸他,说大少爷人和蔼,脱手又风雅,来一回上房就得一回赏,甭管得着三文五文,总归是把袋底儿都掏空了的。
起经出幡祝厨以后就是吊大塔,黄纸与竹骗局接,做成塔形,按着神位图吊挂起来,挂塔的时候石桂几个跟在老太太叶氏前面看,里头一班小羽士,分拿着笙管,云锣、小吊钟吹打,年长些的便击大鼓,拉二胡,再小些的手里拿着磬钹铙,掐着点儿敲上两下,口里从蓬莱仙韵净六合神咒唱到迎仙客。
大塔吊到半空中,通衢边摆起灯来,自三清殿一向摆到坛上,这活计就是桂花几个属狗的丫头该干的了,一大早上起来梳了头穿上新衣,她们摆灯的时候,另有羽士诵经来回,说是接迎神明入坛。
石桂早想好了说辞:“也不晓得是哪一名道长给我的,说是有大功德的东西,我留着积积善。”
甘氏面皮一扯,跟着又咯咯笑起来,赞得一声:“是是,老太太说的有理,银凤,采头也不能叫老太太一个得了去,我们也散些钱。”
珊瑚几个拿了箩儿下去,等这一层层的竹塔吊起来,小羽士一个个奔过来拿赏钱,用道袍兜住了,欢欢乐喜的归去。
得了叶氏这一句,石桂放心描起太上感到篇来,眉笔是硬笔,跟铅笔拿在手上差未几,她很多年不写字,才刚拿起笔来,绿萼就悄悄笑了一声,她看姚夫子拿羊毫,却不是如许。
几个丫头本来最瞧不上绿萼的,看她露了这么一手工夫,拿起来看了啧啧出声:“你另有这么一手呢,这一个做好了倒能献上去了。”
夜风吹得人手脚发寒,喝多了姜汤要如厕,几个丫头哪敢擅离,只好围着炭火烤一烤,后背冷透了,前面暖烘烘,坐在小杌子上头,一个挨着一个打起打盹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