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曾国藩 > 二 出兵前夕,曾国藩亲拟檄文

我的书架

曾国藩越想越镇静,他燃烧香头,走下床来,挑亮油灯,拿出汤鹏所送的荷叶古砚,用道光帝御赐徽墨磨出一砚浓汁,选一张精密绵软的上等宣纸,握一管兼毫湖笔,敏捷地写出檄文的题目:《讨粤匪檄》,然后分开书案,在房间里背手踱步打腹稿。

看着水陆各营人马这些日子来忙着擦磨刀枪,发放武备,搬运粮草,补葺战船,一派热火朝天的战前繁忙气象,曾国藩内心又镇静又冲动。已是半夜时分,蒸水和湘水交汇之处的石鼓嘴下,临时搭起的修造厂里,仍然灯光亮亮,炉火熊熊。清脆的金属撞击声,一声声传进赵家祠堂。曾国藩站在顶楼上,密意地向石鼓嘴方向望去,仿佛瞥见了从铁砧上飞溅的火星,瞥见了围观湘勇红彤彤的笑容,一时心潮起伏难平。

杨江一带头,其他绅商都跟着捐了些,几天以内,竟然募到了九万两银子。各种规格的大炮克日内连续运来一百座,曾国藩将银子拨到各营,号令作好出发筹办。

是的,曾国藩本来就是个作文的妙手。

如许一场堂堂正正的讨逆之战,出兵前夕,该当有一篇檄文!由辛弃疾的词,曾国藩俄然想到了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当年那场瞬息溃败,不起任何感化的徐敬业的讨伐,本该早被汗青淘汰,就因为有骆宾王的那篇檄文,才使得一千多年来,人们议论不息。本身此次奉旨讨伐,必将取得胜利,决不是徐敬业起兵所可对比的,该当有一篇比《讨武曌檄》更好的文章!它要以斑斓的文采,弘大的派头,逼真的笔墨,铿锵的调子,伴跟着这场震古烁今的战役流芳百世,让先人在读这篇檄文时,怀想前人的丰功伟绩。

曾国藩感觉前代檄文虽多,但除骆宾王那篇外,都非好文章,那是因为都是捉刀者所为。一个以咬文嚼字为职事的文人,怎能有全军统帅那种吞吐六合的气势和扭转宇宙的大志。这篇文章当由本身亲手执笔!

曾国藩与罗泽南一局未终,亲兵出去禀报:门外有个年青的读书人来访。曾国藩一贯谦虚抑己欢迎来访者,特别是读书人。他叮咛收起棋盘,传令当即访问。

全文写完后,曾国藩通篇再读一遍,读着读着竟大感绝望了。这篇写成的笔墨,与他盘腿坐在床上所想的那篇檄文,相差太远了。不管从派头上,还是从行文上,都比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大为减色。"超越"如此,从何谈起!既贫乏"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的气势,又没有"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的悲忿,更没有"请看本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那样震烁千古的末端警句。曾国藩翻来覆去地点窜了几遍,一向到鸡叫,仍不能对劲。他无可何如地叹道:"看来这檄文,已让骆宾王登峰造极了,先人竟无可超越。"说罢又摇点头,不平气地想:世上哪有不能超越的事!昌黎说"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低者皆宜",莫非我的气势不如骆宾王?骆宾王不过一文人,本身堂堂全军统帅,反不如他!曾国藩百思不解,直到远远近近的鸡一齐叫起来,天已蒙蒙发亮,他才倦怠地放下笔,脱手前的那股激奋情感已消逝大半了。

推荐阅读: 武灵圣尊     重生之逆天神豪     美女董事长老婆     最强巅峰高手     养骨为祸     天赐美娇妻     七零吃货军嫂     无限作死之最强教父     婚爱晚成,惹火前妻不可欺     你踩着我数据了     退休刑警日记     萌狐追夫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