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因为蒙仲并不筹算参与接下来宋国对薛邑、对泗淮的战役,以是这职位对他来讲并没有甚么用。
十月初六,即惠盎与蒙仲返回军中的第三日,宋军对滕城的子城策动打击。
蒙仲游移了一下,旋即摇了点头。
『嗜杀的君主,必定没法获得布衣的信赖。』
或许还要更早,比如在宋国决定攻打滕国,而滕国既不肯臣服宋国,又没法从齐国那边请来救兵的时候。
没想到还没走出兵帐,蒙虎就急仓促地跑来,气喘吁吁地对他说了一桩大事:宋王偃命令王师士卒屠戳了百余名滕人。
长此以往,那些无辜的布衣有了对比,就会有大量的布衣来投奔我方,哪怕敌国的布衣。
不!
这难道就是“仁义”给君主带来的么?
蒙仲深觉得然,便带着孟子的手札去见义兄惠盎。
看到这里,蒙仲终究明白孟子的思惟为何不被齐、魏两国所接管了。
二人越争辩越狠恶,特别是当惠盎举例滕地另有诸多后患没有消弭的时候,宋王偃气地竟然拔出了利剑。
蒙仲暗自想道。
在颠末扣问后,蒙仲这才体味,本来就在半日前,宋国的臣子唐鞅,亲身押送着一批粮草与辎重,前来犒赏火线的军队,成果,竟有多少假装顺服的滕人,在替宋郡搬运粮草之际,将一仓的粮草烧掉了。
蒙仲细心想了想,感觉孟子的话很精确。
至此,宋国终究完整了对滕国的攻略行动。
就连滕氏王室独一剩下的子嗣,滕虎的独子滕叙,宋王偃也答应其持续保存「滕侯」的头衔,并且仍然将滕城的子城,作为滕氏一族的封邑。
蒙仲将本身的心得写在一块布上,命人前去邹国,送到孟子手中,但愿后者能点评指导一番。
顿了顿,惠盎又说道:“阿仲,这世上有些事,是人力所不能变动的,滕国不肯臣服我宋国,却又没法请来齐国的救兵,这就必定它会是以覆亡。……起码,你已经做到了你该做的事。”
听了这些,蒙仲唏嘘不已。
在宋军的井阑车面前,滕城的子城毫无抵挡之力,仅死守了不到半个时候便沦亡了,滕国当前的君主滕昊,年仅十八岁便战死于子城城墙之上。
蒙仲微微点了点头。
初七的上午,也就是在攻破滕城的次日,蒙仲站在滕城的城墙上,看着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