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此言,庄伯下认识咽了咽唾沫,旋即一脸惊悚神采的看着本技艺中的这封信。
“夫子,您……您方才开口说话了?”
“不会心存遗憾吗?”庄子用心反问道。
“唔。”庄子点点头说道:“你离家好久,确切该好好伴随你母亲。……好了,为师也不留你了,你将孟轲赠你的‘木匣’搬到居内,然后就回家伴随你母亲吧,为师也要……”他瞥了一眼放在一旁的孟子的手札,旋即接着说道:“也要给孟轲写一封复书了。”
听闻此言,庄子眨了眨眼睛,故作不知地说道:“老夫又不聋不哑,为何不能开口说话?”
“不是。”蒙仲摇点头,吃惊地说道:“弟子在您身边呆了整整四年余,从未见您开口说话……”
“唔?”
蒙仲细心想了想,便遵循惠盎此前的评价说道:“宋王偃此人,睿智而残暴。……他初见弟子时,实在非常驯良,但是,他又当着弟子的面杀了一名叫做唐鞅的大臣……”
“那您为何俄然又情愿开口说话了呢?莫非此中有甚么变故,是不孝弟子所不体味的吗?”蒙仲猎奇问道。
“这老物倒是奸刁!”
蒙仲委宛地说道:“当日弟子与孟子有一番详谈,孟子的一些思惟主张,让弟子亦受益很多。”
“……但惠盎贤兄厥后的话,又让弟子有些踌躇。他说,人活一世,终究都不免想回归故国,倘若此时故国已经不复存在,这岂不是一件哀痛的事么?”蒙仲对庄子说道。
蒙仲偷偷看了一眼庄子。
而宋王偃在庄子看来,并非是一名贤明的君主。
俄然,他好似想到了甚么,从怀中取出一份竹简,递给庄子道:“夫子,这是孟子托惠盎兄给您的信,惠盎兄拜托弟子将这封信转交给您。”
庄子微微点了点头,如许的解释,惠盎当初也对他说过,以是他才默许了惠盎帮手宋王偃。
“孟轲的信?”
他忍不住问道:“夫子,究竟何人触怒了您,竟让你写如许一封信去骂他?”
但即便如此,宋王偃当即亲手杀死唐鞅,亦可看出这位君主的残暴脾气,以及对性命的轻贱。
庄子从弟子的话入耳出了几分端倪,猜疑地问道:“仁德?为何你会有那样的设法?”
“哦?”庄子嘲笑着说道:“他也送了你一个宝贵的木匣么?”
不得不说,蒙仲的答复,离庄子心中最对劲的答复另有很大的差异,但即便如此,庄子已非常对劲了,毕竟面前的弟子本年也才十五岁,如此年幼的年龄能想到这一层,且做到禁止心中的“人欲”,这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
顿了顿,庄子又说道:“而引发了这场「争桑之战」的楚女与吴女呢,相互百口皆被仇恨所淹没,导致家破人亡。”
当蒙仲提到惠盎的事时,庄子捋着髯须微微点头。
很明显,这是庄子借用蒙仲讽刺儒家的「买椟还珠」的寓言来讽刺孟子。
“是何人?”庄伯谨慎翼翼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