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固然不像孟子一样“言仁义而不言利”,但他也有本身的一套功利观,并且在经济政策上,崇尚节俭、按捺欲望、收聚财物、储藏粮食。反倒比较附和秦国商鞅推行的禁官方酿酒售酒之法,但这在商贾民风流行的齐国,必定是不成能的。
听邹奭说完那一夜产生在营丘山猎场的过后,荀况倒不感觉奇特:“世人有善饮者,亦有不善饮者,比如我,便不堪酒力,休说一斗,半斗都醉了。”
因而邹奭便将那一日营丘山打猎,长安君与赵国人穿胡服呈现,遭到滕更刁难,因而长安君辩驳滕更,将那老儒气倒在地的事说了一遍。
“长安君言,此乃烧酒,乃中山酒工世代相传的秘方。”
至于荀况的文章不但有很深内涵,更可贵的是简朴易懂,朗朗上口,每逢他有新文章出炉,必在稷下九流十家的圈子里传阅。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
邹奭倒是得了一个“雕龙奭”的外号,因为他除了发扬邹衍的实际外,也非常善于诗书文章,以对词句的经心砥砺闻名,是个好文之人。
听完以后,荀子不由感喟:“惜哉章子一代豪杰,却生了这等不肖子孙,不争于朝堂疆场,竟争于筵席樽俎间,即便受辱,也是咎由自取!”
这世上文学之士能让邹奭佩服的人未几,除了已故的屈原外,就只要荀况了。
邹奭笑道:“这烈酒,行伍里的武贲之士倒是爱好,可平常士大夫那里吃得来?比方我,还是喜好平常黄酒,祭酒不必担忧。”
现在现在,荀况也顾不上客气了,提笔一挥,在帛上敏捷顺着他之前的思路,写下了几句话……
邹奭笑道:“祭酒在赵国可见过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