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以交际手腕为主,以战役手腕为辅,实现了东征的计谋企图,那最大功绩就不是军方的,军方好处受损;反之,若以战役为主,以开疆拓土为终究目标,那在实现东征计谋企图的同时,军方也获得了最大好处,这是军方最为乐见的,但为官场大佬们所抵抗,特别持激进鼎新态度的大佬们,为最大程度减弱军方对鼎新的影响,始终是不遗余力地停止和打击军方,此次又岂能让军方借东征之利而咸鱼翻身?
关头时候,支撑天子和中枢,或者不敢也不肯获咎天子和中枢,在军方持中立态度的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右武卫大将军李景、右候卫大将军卫文升、右翊卫将军薛世雄等军方统帅,几次衡量了利弊,又综合考虑了战局以后,决定“变通”一下,先杀到平壤,与来护儿和周法尚的海军汇合,联手攻打平壤,绝对顺从和履行天子与中枢的决策,但进犯时候必定不敷了,粮草辎重必定也供应不上,到当时天子和中枢也只要命令撤退,退守鸭绿水,如此也就达到了军方的企图。
军方的庞大程度不必然超越官场,但因为军队的特别性,它的个人好处更加严峻,虎狼成群,气力刁悍,很多时候即便是天子,面对这群杀气腾腾死守本身“地盘”的虎狼,亦倍感毒手乃至一筹莫展,以是军事决策的拟制难度非常大,特别东征牵涉的好处太大了,浩繁军方权势为了争夺好处不吝大打脱手,狠恶厮杀,就算是高高在上的天子,迫于军方权势之间的合纵连横,在决策拟制中也不得不当协让步。
在参议进犯战略的过程中,尚书右丞刘士龙,兵部侍郎斛斯政、明雅等中枢官员,理所当然从命天子和中枢的决策,决意在夏季到临前结束战役,如此一来段文振一击千里的“斩首”遗策,就成为首选之计,但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左候卫将军赵孝才、左武卫将军崔弘升等一大帮军方大佬持反对定见,因为当前战局已不具有实施段文振遗策的前提,如果不顾实际,非要实施这一战略,必有得胜之危,以是现在“求稳”的反而是军方。
但是,天子和中枢没有采取段文振的遗策。
段文振献策,今春雨水连缀,即将成灾,为确保雄师能在预定时候内度过辽水展开进犯,务必督军急进,不成迟延。度过辽水后,更要严令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进,出敌不料,直杀平壤,如此则攻敌不备,必能一鼓而下。平壤是高句美人的首府,是高句美人的底子,只要霸占了平壤,也就摧毁了高句丽的人的斗志,落空了信心和勇气的高句美人没法负隅顽抗,那么高句丽的其他城池也就不攻自破。如果我远征军未能以最快速率霸占平壤,则必定受阻于远东雨季,进犯难度会大大增加,粮草辎重的供应也非常艰巨,到当时前有高句美人据城死守,重兵阻击,后有鞍羯人偷袭骚扰,阻截粮道,则远征必将堕入窘境。
东征期间,兵部尚书、北平侯段文振兼领左候卫大将军,率部出南苏道攻打高句丽,途中病重,自知不久于人间,乃上表天子,以为高句美人凶险狡猾,必以投降媾和等诸多手腕停滞远征军的进犯过程,警告天子切莫被骗被骗,果断不与高句美人构和,果断不接管他们的投降,务必以摧毁高句丽之威来震慑北方诸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