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过了午正,早市已经散去,路上来交常常的行人垂垂少了,汤伯微微垂了眼,想歇一口气,哪成想耳听“哐啷”一声脆响,茶碗在地上摔了个粉碎,褐色的茶汤流了一地,桂圆红枣撒得到处都是。
“哦?那便来两盏酸梅汤醒醒酒罢。”两人也不到凉亭里去,只掇了茶摊里的条凳,往方桌边一坐。
汤伯见是两张陌生面孔,又一副贩子地痞的打扮,忙赔了笑道:“小老儿的茶摊四时专卖酸梅汤与桂圆红枣茶并热茶,连几色茶果。不知两位客长想来点甚么?”
见她进了花厅,那少女站起家来见礼:“小女子见过6婶。”
6婶客气两句,收下银子与点心,待出了余家,望着缓缓合拢的大门,心中一叹,好一名陋室明娟,辞吐得体,进退得宜,到哪产业正头娘子当家主母都使得。只要魏婆子那不开眼的老货,觉得将余家小娘子说给谢家为妾人家便得哭着喊着以示感激。她这些年保媒拉纤,阅人无数,看余家小娘子面向,今后倒是个有境遇的,便是卖个好也无妨。
6婶不敢小觑了她,回礼今后,宾主落座,亦珍着招娣看茶,二人酬酢两句,亦珍才道:“此事本不该由小女子出面,只是家母日前身染沉疴,现在缠绵病榻,没法起家,小女子上头亦无旁的长辈,只得厚颜,亲身来见6婶。”
另一个扎四方安定巾的从中和稀泥,“奉告你家掌柜的,从速换个厨子。幸亏是遇见了我们哥儿俩好性子,不与你们计算,不然必然要贵店在这一带做不下买卖去。”
曹氏带着欣喜,又带着一点点心伤,“是娘没用。”
老板娘摆摆手,“我那日见有个婆子拦下了你家小娘子,说些不三不四的,幸亏你家小娘子是个端方人……”
这时候巷口条头糕铺子的门“吱呀”一声开了,老板娘自里头出来,手里拿着畚箕扫帚,一边来帮着汤伯清算,一边抬高了声音道:“汤伯,您老在其间设茶摊,也丰年代了,茶好,代价公道,分缘也好,向来没人找您老的费事……家里比来是不是获咎了甚么人?”
<TR>
“多谢6婶体恤小女子。”亦珍站起家来,深深一礼。随后着招娣奉上给6婶的酬谢银子,又取了自家做的四色点心包在油纸包里扎好了给6婶提归去。
那戴六瓣儿帽的地痞把眉眼一竖,“这店里的东西做得恁地难吃,叫人食不下咽,大爷客气,不砸了你们的招牌,你倒不长眼,问大爷算起银子来了?!”
汤伯望着桥下的城河,心中叫苦不迭。现在已过寒露骨气,虽说是午间,但要他老胳膊老腿地下河一游,清楚是要他的老命。他这条老命丢了不要紧,只怕家里要雪上加霜,叫夫人蜜斯孤儿寡母的,如何谋生?
这俩地痞也不马上作,只一笑,“那有甚么就喝甚么罢,刚吃了酒,口干舌燥,只消解渴便好。”
不过这与他二人也无甚干系,他们是拿人财帛,与人消灾,何况这钱也轻易赚得很。两人收了荷包,又晃闲逛悠出了胡衕,从西市往谷阳桥一起而去。待来在桥头,朝下一望,便瞥见在桥下凉亭旁支着茶摊的汤伯,正舀了热茶端与路过的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