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退到一旁去。
汤伯见是两张陌生面孔,又一副贩子地痞的打扮,忙赔了笑道:“小老儿的茶摊四时专卖酸梅汤与桂圆红枣茶并热茶,连几色茶果。不知两位客长想来点甚么?”
汤伯心头一紧,竟然真是来挑衅惹事的,赶快上前赔罪报歉:“是小老儿的不是,烫着了二位客长,小老儿给二位客长赔罪了。本日的茶钱都算小老儿的……”
两个地痞等魏婆子走了,拉开荷包一看,果见两锭明晃晃的银锭子在里头,心道这魏婆子脱手真是风雅,也不晓得那谷阳桥头支茶摊的人家与她有何私怨,教她如此舍得下功本,只为了要人家那茶摊开不下去。
6婶不敢小觑了她,回礼今后,宾主落座,亦珍着招娣看茶,二人酬酢两句,亦珍才道:“此事本不该由小女子出面,只是家母日前身染沉疴,现在缠绵病榻,没法起家,小女子上头亦无旁的长辈,只得厚颜,亲身来见6婶。”
这时候巷口条头糕铺子的门“吱呀”一声开了,老板娘自里头出来,手里拿着畚箕扫帚,一边来帮着汤伯清算,一边抬高了声音道:“汤伯,您老在其间设茶摊,也丰年代了,茶好,代价公道,分缘也好,向来没人找您老的费事……家里比来是不是获咎了甚么人?”
这在谷阳桥景家堰里做买卖的人家,都是小本运营,来交常常也俱是熟人,大师每日昂首不见低头见的,便是有个磕磕碰碰,也不是甚么过不得的怨气。可未曾见过有人如许往狠里打砸肇事的。
“你这茶摊,要酸梅汤没有,要桂圆红枣茶又烫死人,爷不欢畅,便想拿茶钱打爷。当爷是叫花子么?”
“娘亲怎会没用?”亦珍略睁大了眼睛,“娘亲将女儿养大,养得如此标致无能,可不就是娘亲的功绩?”
“兀那老头!我二人才方吃了酒,想喝盏茶醒醒酒,你给大爷上的是甚么?!想烫死我们不成?”
桥头两旁的人家闻声有人肇事,又打又砸的,无不紧闭门扉,无人敢出来替汤伯说句公道话的。
说罢又自袖笼里取出个素面儿的荷包来,“这里是十两定银,事成以后,另有酬谢。”
偏这二人不依不饶,“有你如许做买卖的?茶钱?爷不差钱!”
“待家母病愈,怕是少不得仍要请6婶走一趟的,小女子想请6婶在此之前,为小女子留意人家,若将来娶我过门,能接了家母一道毗邻而居,便利小女子照顾家母糊口起居的。”
这时候坐在门边角落里的魏婆子轻笑一声,“这两位公子的酒菜钱,老婆子付了,不消找了。”说罢摸出一小锭银子来,拍在桌子上。
掌柜的在帐台了一看是这两位混世大王,心中悄悄叫苦,如何这两位本日就挑中他的小店了?
这俩地痞也不马上作,只一笑,“那有甚么就喝甚么罢,刚吃了酒,口干舌燥,只消解渴便好。”
老板娘摆摆手,“我那日见有个婆子拦下了你家小娘子,说些不三不四的,幸亏你家小娘子是个端方人……”
亦珍顿一顿,抬眸望向6婶,“小女子别无所长,只能在母亲床前侍疾尽孝。是以,家母早前同6婶商讨之事——便罢了罢。”
这两个地痞挑三拣四吃饱喝得了,一抹嘴,起家就往外走。小伴计赶快趋上前去,“劳烦二位客长,四个冷碟儿,四个热炒,并一壶上好的桂花酿,拢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