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极打锦州、宁远不下,便窜改了计谋,于1629年(崇祯二年)农历十月率十万雄师从蒙古方向攻入长城,一向打到北都城下。当时,明朝军队主力都在山海关外布守,袁崇焕急率祖大寿驰援北都城,并在广渠门外与皇太极展开苦战。孤军深切的皇太极怕袁崇焕与北都城表里合击,不得不撤兵而走,清人烧毁明朝的大量原始记录,为神化本身编造谎言说临走时布下所谓反间计。崇祯天子将袁崇焕下狱问罪,祖大寿既寒心又气愤,率部东走,崇祯天子无法之下让袁崇焕写信招回祖大寿,孙承宗也遣使安抚,请祖大寿建功赎袁崇焕之罪,祖大寿便又回到了关内。[8]
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清崇德四年)农历仲春,皇太极再次打击明朝,以武英郡王阿济格为前锋,亲身督军包抄松山。明朝崇祯帝下召号令祖大寿前去援助松山,祖大寿方才行军,清军就到了,因而祖大寿去宁远驻守。
因而皇太极命多尔衮、济尔哈朗等带兵轮番攻锦州。1641年(明崇祯十四年,清崇德六年)农历三月,皇太极再次出兵围攻锦州。明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吴三桂等八总兵领兵十三万来援,驻扎在松山。皇太极亲率军队堵截明军粮道,明军大乱。清军顺势掩杀,总督洪承畴等被围于松山。
大凌河之战
满门皆荣
再次降清
拜见词条:己巳之变
皇太极:“能久守者,读书明理之效。”[12]
崇祯天子三次下诏,命祖大寿进京觐见,祖大寿都借端推让,始终死守在锦州城里。
因病归天
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清崇德七年)农历三月初,被围困了整整一年的锦州粮绝援尽,城中杀人相食的惨状再度重演。因而祖大寿在三月初八亲率部众开城出降。
因而皇太极又亲身写信给祖大寿,他解释说:“畴昔杀辽民确有其事,我深为悔怨,我们早就不那样做了。至于永平屠城那是二贝勒阿敏所为,他是以也遭到了严惩,但愿你不要存此成见。但祖大寿等还是不信。
明军几路救兵四次援救,都被后金军击败。祖大寿的多次突围也没有胜利。大凌河城被围了三个月,城内的粮食吃完了就杀马吃,马吃没了,就杀人相食。大凌河城百姓被充作军粮杀尽。
1630年(崇祯三年)春,后金军霸占明朝永划一四城,皇太极传闻祖大寿的族人居住在永平三十里村,就号令军队去抓人,获得祖大寿一个侄子及其亲戚家眷。皇太极给祖大寿侄子一所室第,并派兵监督。
捷报传到盛京,皇太极大喜过望,命人立即将祖大寿送到盛京。当祖大寿跪倒在崇政殿时,皇太极走下宝座,亲身将他扶起,好言安抚:“你前次叛变我是为了你的主子,为了你的老婆后代和宗族。我曾经对大臣们说过,祖大寿必然不能死,如果今后再次投降,我也决不会杀他。事情畴昔就畴昔了,只要今后能够经心极力地奉养我便能够了。”
投降后的祖大寿向皇太极建言:本身老婆后代均在锦州城里,趁锦州不知本身已经投降,愿带一支兵马去锦州,在城里当内应,篡夺锦州城。皇太极同意放祖大寿去锦州城。
梁启超:“祖氏兄弟,大寿、大弼、大乐以督师裨将,遵其方略,犹能为睢阳之守着岁余,非洪承畴之降,锦州固未易下也。”[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