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火石榴虽敬爱,争如翠盖芰荷香?
一日时遇六月夏天,五戒禅师忽想十数年前之事,洗了浴,吃了晚粥,径走到千佛阁厥后。清一道:“长老希行。”长老道:“我问你,那年抱的红莲,现在在那边?”清一不敢藏匿,引长老练房中,一见吃了一惊,却似:分开八块顶阳骨,倾下半桶冰雪来。
又云:
未几时,行者请到五戒禅师。两个长老坐下,明悟道:“师兄,我本日见莲花盛开,对此美景,折一朵在瓶中,特请师兄吟诗清话。”五戒道:“多蒙清爱。”行者捧茶至,茶罢,明悟禅师道:“行者,取文房四宝来。”行者取至面前,五戒道:“将何物为题?”明悟道:“便将莲花为题。”五戒捻起笔来,便写四句诗道:一枝菡萏瓣初张,相伴葵榴花正芳。
当时清一吃紧出门去,抱了女儿到方丈中答复长老。长老看道:“清一,你将那纸条儿我看。”清一递与长老。长老看时,却写道:“本年六月十五日中午生,奶名红莲。”长老分付清一:“好生抱去房里,养到五七岁,把与人家去,也是功德。”清一依言,抱到千佛殿后一带三间四椽平屋房中,放些火,在火囤内烘他,取些粥喂了。似这天往月来,藏在空房中,无人知觉,一贯长老也忘了。不觉红莲已经十岁,清一见他生得清秀,诸事见便,藏匿在房里,出门锁了,入门关了,且是谨慎。
歌毕,只见小童远远的看着李源鼓掌大笑。源惊奇之,急欲过川相问而不成得。眺望牧童渡柳穿林,不知去处。李源不堪难过,坐于石上久之。问于和尚,答道:“此乃葛稚川石也。”
源深详其诗,乃十二年圆泽之语并月峰下火文记,至此鄙人竺相会,刚好恰是三生。拜候小儿住处,并言无有,源心怏怏而返。先人因呼源所坐葛稚川之石为“三生石”,至今古迹犹存。厥后瞿宗吉有诗云:清波下映紫裆鲜,相逢相逢峡口船。
现在送入离宫,听取山僧指秘。咄!三生共会下竺峰,葛洪井畔寻踪迹。
恭维圆寂圆泽禅师堂头大和尚之觉灵曰:惟灵生于河南,长在洛阳。自入佛门,心无挂碍。酒吞江海,诗泣鬼神惟思玩水寻山,不厌粗衣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