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有钱我共使,我若无钱用你钱。
前人说得好,道是:“满招损,谦受益。”俗谚又有四不成尽的话。那四不成尽?――势不成使尽,福不成享尽,便宜不成占尽,聪明不成用尽。――你看现在有权势的,不做功德,常常率性负气,损人害人,如毒蛇猛兽,人不敢近。他见别人惧伯,没奈他何,意气扬扬,自发得得计。却不知八月潮头,也有平下来的时节。危滩急浪中,趁着这刻儿顺风,扯了满篷,望前只顾使去,好不畅快。不思去时轻易,转时甚难。当时夏桀、商纣,贵为天子,不免窜身于南巢,悬头于太白。那桀、纣有何罪恶?也不过倚贵欺贱,恃强凌弱,总来不过是使势罢了。假定桀、纣是个布衣百姓,还造得很多恶业否?以是说“势不成使尽”。
我有子时做你婿,你有女时伴我眠。
得便宜处欣欣乐,不过心时闷闷忧。
未几时,相府中有一少年人,年方弱冠,戴缠鬃大帽,穿青绢直摆,俪手洋洋,出府下阶。众官吏皆躬身揖让,此人从东向西而去。东坡命从人去问,相府中刚才出来者何人;从人探听明白答复,是丞相老爷府中掌书房的,姓徐。东坡记得荆公书房中宠用的有个徐伦,三年前还未冠。今虽冠了,面孔仍然,叫从人:“既是徐掌家,与我赶上一步,快请他转来。”从人飞奔去了,赶上徐伦,不勇于背后呼喊,从当中抢上前去,垂手侍立于街傍,道:“小的是湖州府苏爷的长班。苏爷在门房中,请徐老爹相见,有句话说。”徐伦问:“但是长胡于的苏爷?”从人道:“恰是。”
说话的,这三句都是了。则那聪明二字,求之不得,如何说聪明不成用尽?见不尽者,天下之事。读不尽者,天下之书。参不尽者,天下之理。宁肯惜懂而聪明,不成聪明而槽懂。现在且说一小我,古来第一聪明的。他聪明了一世,憎懂在一时。留下花锦般一段话文,传与后生小子恃才夸己的看样。那第一聪明的是谁?
话说宋神宗天子在位时,有一名儒,姓苏名轼,字子瞻,别号东坡,乃四川眉州眉隐士氏。一举成名,官拜翰林学士。此人资质高深,过目成诵,出口成章。有李太白之风骚,胜曹子建之敏捷。在宰相荆公王安石先生门下,荆公甚重其才。东坡自恃聪明,颇多挖苦。荆公因作《字说》,一字解作一义。偶论东坡的坡字,从土从皮,谓坡乃土之皮。东坡笑道:“如相公所言,滑字乃水之骨也。”一日,荆公又论及鲵字,从鱼从儿,合是鱼子;四马曰驷,天虫为蚕,前人制字,定非无义。东坡拱手进言:“鸠字九鸟,可知有故?”荆公认觉得真,欣然就教。东坡笑道:“《毛诗》云:‘鸣鸠在桑,其子七兮。’连娘带爷,共是九个。”荆公沉默,恶其轻浮,左迁为湖州刺史。恰是:“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巧弄唇。”
不讨便宜不亏本,也无欢乐也无愁。
上山时你扶我脚,下山时我靠你肩。
不是仲尼重出世,定知颜子再投生。
吟诗作赋般股会,打浑猜谜件件精。
如何说便宜不成占尽?假定做买卖的错了分文入己,满脸堆笑。却不想小经纪若折了分文,一家不得吃饱饭,我贪此些须小便宜,亦有何益?古人有占便宜诗云:
写便写了,东坡愧心复萌:“倘此老出版房相待,见了此诗,劈面抢白,不像长辈面子,欲待袖去以灭其迹,又恐荆公寻诗不见,带累徐伦。”思算不当,只得仍将诗稿折叠,压于砚匣之下,盖上砚匣,步出版房。到大门首,取角色抄本,付与守门官吏瞩付道:“老太师出堂,通禀一声,说苏某在此服侍多时。因初到京中,文表未曾清算。明日早朝赘过表章,再来谒见。”说罢,骑马回下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