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刚才谢瑾带给世人的是迷惑不解,那么现在必定是震惊莫名了,就连一向盘坐在罗汉床上的谢睿渊,也惊奇得两条白眉高高挑起。
这宗长之位虽非朝廷命官,然活着家大族中倒是极其显赫。唐朝特别看重宗族血缘,孝悌伦理,崇尚三代同财共居,《永徽律疏》更规定“父母在,子孙不得分炊”,违者将处以重罚,百姓乡里尚且如此,况乎世家望族?
谢瑾仪态自如,正色道:“大人,谢瑾对本身所受惩罚并无贰言,之以是提示大人判罚有误,是因为大人仿佛健忘本日并非只要谢瑾一人出错,另有一人也该当遭到惩罚。”
谢睿渊听得老眼一闪,故作难堪地点头道:“既然七郎执意如此,那么老夫也只能如你所言秉公措置了,来人,将七郎带下施以杖责。”
“对,我何错之有?”谢太真当即忿忿然地弥补了一句。
谢睿渊想也不想便答复道:“自是国法为重,宗法次之。”
未及半晌,谢太真抢先回过神来,尖声嚷嚷道:“好你个谢瑾,凭甚么你做错了事还要扳连我受罚,当真是岂有此理!你这呆瓜该不会是晕了头吧?”
“既然如此,那么谢瑾对大人时才所判不平,请大人明鉴。”
谢瑾听得暗自嘲笑,他寄人篱下多年,其心智比同龄人成熟不知多少,谢景成一席话听似光面堂皇,实则绵里藏针,如许一来,岂不是谢氏统统人都会晓得大房谢瑾不学无术被夫子赶出书院?何况一顿板子打下来,他最多落得一个以身作则的印象,而谢睿渊却可将打他板子一事推辞得干清干净,不会留人诟病,实在阴狠。
谢瑾目光清澈没有半分惊骇,点头道:“大人面前谢瑾岂敢虚言?自是当真。”
坐在中间的谢景成见老父沉吟不决,心知他顾及何事,心念明灭已经计上心来,忽地笑道:“七郎自知出错而自请惩罚,实乃族人榜样,这等铁面忘我之举正应当嘉奖赞美,大人身为我族宗长,不能因为私交而罔顾宗法,依儿之见,不如将七郎受罚颠末公布于众,族人们既可引觉得鉴,又可体味事情本相,难道一举两得?”
“大人且慢!”陆三娘悲呼一声跪在地上,声泪俱下地要求道:“大人,打在儿身痛在娘心,怀玉现在下落不明,养不教母子过也!奴(唐朝女子自称)甘心替七郎领这三十杖责,请大人成全。”
明晃晃的烛火摇摆不止,撒下一片片淡淡的光晕,正堂内的氛围在这一刻仿佛是凝固了,唯闻悄悄的喘气呼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