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
社会退化的三个阶段
当然,这只不过是偶合。照董仲舒所说,三统并无底子分歧。他以为,新王建立新朝代,是因为他受命于天。以是他必须做出某些表面上的窜改,以显现他受了新命。这些窜改包含“徙居处,更称呼,改正朔,换衣色”。董仲舒说:“若夫纲领、人伦、事理、政治、教养、风俗、文义尽仍旧,亦何改哉?故王者有改制之名,无改制之实。”(《楚庄王》)
照董仲舒的说法,在实际汗青上,夏朝(传说在公元前2205年至前1766年)正黑统;商朝(约公元前1766年至约前1122年)正白统;周朝(约公元前1122年至前255年)正赤统。这构成汗青演变的循环。周朝今后的新朝代又要正黑统,照此循环下去。
董仲舒分春秋期间(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为三世:孔子所见世,所闻世,所传闻世。据董仲舒说,孔子作《春秋》时,用分歧的词语记录这三世产生的事件。通过这些分歧的“书法”便能够发明《春秋》的“微言大义”。
这类将社会退化分为三阶段的学说,又见于《礼记》的《礼运》篇。照《礼运》篇所说,第一阶段是乱世,第二阶段是“小康”之世,第三阶段是“大同”之世。《礼运》篇描述的“大同”以下:
照何休的说法,《春秋》所记的过程,是孔子在抱负上变“衰乱世”为“升平世”,再变成“承平世”的过程。何休以“所传闻世”与“衰乱世”相共同,这是第一阶段。在此阶段,孔子集合他的全数重视于本身的鲁国,以鲁为改制中间。何休以“所闻世”与“升平世”相共同,这是第二阶段。在此阶段,孔子已经治好了本国,进而将安宁和次序传到“中国”境内的其他中原国度。最后,第三阶段,何休以“所见世”与“承平世”相共同。在此阶段,孔子不但将安宁和次序传到诸夏之国,并且野蛮了四周的蛮夷之国。在此阶段,何休说:“天下远近大小若一。”(《公羊传》隐公元年注)当然,何休的意义不是说,这些事孔子都实际完成了。他的意义是说,如果孔子当真有了权力、权威,他就会完成这些事。但是,即便如此,这个学说也仍然是怪诞的,因为孔子只活在《春秋》三世的前期,如何能够做前期的事呢?
但是不是统统人都能本身做到这一点。以是当局的职能就是帮忙生长人道。董仲舒写道:“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因而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深察名号》)
风趣的是,我们看到,在当代也用色彩表示社会构造的各种分歧的体系,它也恰是董仲舒所用的那三种色彩。遵循他的学说,我们或答应以说,法西斯主义正黑统,本钱主义正白统,共产主义正赤统。
在封建期间,君主都是从先人担当权威。即便是秦始天子也不例外。建立汉朝的刘邦则不然,他出身布衣,却获得了天下。这需求某种实际按照,董仲舒就供应了这类按照。
在第十二章我已经讲到邹衍如何故五德终始的学说解释改朝换代。某个朝代,因为它用某德,必须用符合此德的体例停止统治。董仲舒点窜了这个学说,以为朝代的更迭不是按照五德运转,而是按照他所说的“三统”挨次。三统是黑统、白统、赤统。每统各有其统治体系,每个朝代各正一统。(见《三代改制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