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 > 第十七章
他讲了一个故事,说北齐有一个士大夫,曾经对颜之推讲,他有一个儿子,十七岁了,略通文墨,他就让儿子学鲜卑语、弹琵琶,用来奉侍当时的达官朱紫,很得达官朱紫的宠嬖。因为北齐是鲜卑人的政权,琵琶是鲜卑皇族和贵族喜好的乐器,以是讲鲜卑话、弹琵琶,能得达到官朱紫的赏爱,因此就有当官发财的机遇。讲完这个故过后,颜之推发感慨说: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肯汝曹为之。
这里简朴先容一下《颜氏家训》的第二篇《教子》。颜之推在这一篇中提出了几个关于教诲后代的首要观点,对我们明天做父母的仍然有参考代价。
谢遏就是谢玄,遏是谢玄的奶名。香囊是香包,覆手大抵就是现在的手绢之类,一个男孩子身吊颈着香包手里拿动手绢,实在不是好风俗,谢安决定加以改正,但是又不想伤害谢玄的自负心,便假装跟他打赌,赢了他的香包和手绢,获得以后当即烧掉,让聪明的谢玄从叔叔的行动中获得开导和教诲。这个故事直到明天对我们做父母长辈的都有教诲意义,那就是对后代长辈既要严格要求,又要重视体例。
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
《颜氏家训》共二十篇,第一篇《序致》是全书的序言,最后一篇《终制》则是颜之推的遗言,中间十八篇别离为:《教子》《兄弟》《后娶》《治家》《风操》《慕贤》《勉学》《文章》《名实》《涉务》《费事》《止足》《诫兵》《摄生》《归心》《书证》《音辞》《杂艺》。内里讲到如何教诲后代,如何措置兄弟、妯娌、后母与后代之间的干系,如何治家,如何保持家声,并警告子孙要尽力读书,要务实,要满足,要重视摄生,等等。
颜之推提出的第三个教子原则是:保持恰当间隔,不成过分密切。
颜之推教子的第四个原则是:父母对后代不成以偏疼,要划一对待。父母如果在后代中有偏疼,并且把这类偏疼较着地表示在言谈行动乃至物质分派上,就会形成后代之间的不敦睦,乃至形成后代之间的仇恨,激发严峻的结果。颜之推在《教子》篇中就举了好几个如许的例子,但愿子孙引觉得戒。
从以上谢安的故事,能够看到魏晋士族是如何重视教诲后辈的,正因如此,士族才气养成良好的家风或说家声,这类家风或家声是世代相传的,是士族引觉得傲的,也是他们辨别于其他阶层的标记之一。如果家教不严,家声废弛,这个家属就会落空社会职位和别人的尊敬。只要保持良好的家声不坠,才气代代都出优良的人才,使芝兰玉树长生于阶庭,从而包管全部家属长盛不衰,保护他们已有的政治职位和经济好处。以是,如何把一个庞大的家属办理好、把后辈教诲好,是士族阶层非常正视的事。在如许的背景下,一些有关家庭办理与后辈教诲的著作就呈现了。中国第一本体系训导先人如何教诲后辈、如何办理家属的书—《颜氏家训》就是这一期间呈现的。
用明天的话来讲就是:“这小我教诲后代的体例真奇特啊,如果用这类歪门正道,就是后代能当部长、总理,我也不肯意让你们走这条路。”
士族的家教与《颜氏家训》
“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阶庭”,这话很富于诗意,实在也就是官方说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统统的家长都会有如许的设法,而士族如许的设法特别激烈,特别自发。魏晋期间,士族阶层是当时社会职位最高的阶层,也是文明程度最高的阶层,他们对后辈的教诲抓得很紧。《世说新语·德行》第三十六则记录了一段谢安和夫人的对话: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