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 > 第十章
(5)又同卷《阮卓传》:
这里提到的“南皮之游”就是这群朋友的集会。南皮是地名,当时属渤海郡,在今河北。这集会中有清谈:“妙思六经,清闲百氏”“高谈娱心”;有游戏:“弹棋间设,终以六博”;有音乐:“哀筝顺耳”“悲笳微吟”;另有创作,曹丕在给吴质的另一封信里就提到了:光阴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来回,未足解其劳结。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斯须相失?每至觞酌风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俄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寥落略尽,言之悲伤!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南朝今后,各种百般的文会便格外多起来,“文”“会”二字连缀成一个词,约莫也就呈现在这个时候。这恰是新的征象在人们看法上的反应。【4】当时有一种较为特别的文会,是由在位的君主调集的。此风大盛于梁武帝时。《南史》卷七十二《文学传》序云:自中原沸腾,五马南渡,缀文之士,无乏于时。降及梁朝,其流弥盛。盖由时主儒雅,笃好文章,故才秀之士,焕乎俱集。于时武帝每所临幸,辄命群臣赋诗,其文之善者,赐以金帛。是以缙绅之士,咸知自励。至有陈受命,运接乱离,虽加嘉奖,而向时之风骚息矣。【5】如许的文会因为是君王建议,其阵容与范围天然更大,虽不必然产生甚么有代价的作品,但对于文学传播的感化倒是不容低估的。
【2】见《晋书·刘琨传》:(琨)年二十六,为司隶处置。时征虏将军石崇河南金谷涧中有别庐,冠绝时辈,引致来宾,日以赋诗。琨预其间,文咏非常当时所许。秘书监贾谧参管朝政,京师人士无不倾慕。石崇、欧阳建、陆机、陆云之徒,并以文才,降节事谧,琨兄弟亦在其间,号曰“二十四友”。
从兰亭集会开端的、风俗称之为“上巳会”或“曲水会”的集会,特别之处在于这是一种按期的文会,较之金谷园那种不按期的文会又进了一步,这对于文学传播的意义当然是不言自明的。
《兰亭集序》有王羲之本身写的行书籍传世,以是大师都熟谙,但原文最后另有两句话是行书籍没有写出来的:……故列序时人,录其所述。右将军司马太原孙丞公等二十六人赋诗如左,前余姚令、会稽谢胜等十五人不能赋诗,罚酒各三斗。【3】三月三日临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