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华的另一种可能:魏晋风流 > 第十章
到西晋时就有以贾谧为中间的闻名的“二十四友”。贾谧是皇家贵戚,他的母亲是贾午,即皇后贾南风的mm,他的父亲是韩寿。韩寿与贾午有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1】,唐朝墨客李商隐的诗“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前一句就是用的这个典故。贾谧本姓韩,因为贾充子早死,他过继到娘家便跟母姓了。贾谧是贵戚,书读得不错,是个才子,又做到“秘书监”的大官,集繁华、才调于一身,以是在当时很有号令力,成了文坛的魁首。同时的很多贵族文人便会聚在他四周,有二十多人,号称“二十四友”,的确成了作家协会。
从兰亭集会开端的、风俗称之为“上巳会”或“曲水会”的集会,特别之处在于这是一种按期的文会,较之金谷园那种不按期的文会又进了一步,这对于文学传播的意义当然是不言自明的。
(8)《梁书》卷一《武帝纪上》: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招文学,高祖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并游焉,号为“八友”。
【4】见以下史料 :
(4)《陈书》卷三十四《文学·阮卓传附阴铿传》:天嘉中,为始兴王府中录事参军。世祖尝宴群臣赋诗,徐陵言之于世祖,本日召铿预宴,使赋新成安乐宫。铿援笔便就,世祖甚叹赏之。
这里提到的“南皮之游”就是这群朋友的集会。南皮是地名,当时属渤海郡,在今河北。这集会中有清谈:“妙思六经,清闲百氏”“高谈娱心”;有游戏:“弹棋间设,终以六博”;有音乐:“哀筝顺耳”“悲笳微吟”;另有创作,曹丕在给吴质的另一封信里就提到了:光阴易得,别来行复四年。三年不见,《东山》犹叹其远,况乃过之,思何可支?虽书疏来回,未足解其劳结。昔年疾疫,亲故多罹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接席,何曾斯须相失?每至觞酌风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俄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寥落略尽,言之悲伤!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观其姓名,已为鬼录,追思昔游,犹在心目,而此诸子,化为粪壤,可复道哉!
南朝今后,各种百般的文会便格外多起来,“文”“会”二字连缀成一个词,约莫也就呈现在这个时候。这恰是新的征象在人们看法上的反应。【4】当时有一种较为特别的文会,是由在位的君主调集的。此风大盛于梁武帝时。《南史》卷七十二《文学传》序云:自中原沸腾,五马南渡,缀文之士,无乏于时。降及梁朝,其流弥盛。盖由时主儒雅,笃好文章,故才秀之士,焕乎俱集。于时武帝每所临幸,辄命群臣赋诗,其文之善者,赐以金帛。是以缙绅之士,咸知自励。至有陈受命,运接乱离,虽加嘉奖,而向时之风骚息矣。【5】如许的文会因为是君王建议,其阵容与范围天然更大,虽不必然产生甚么有代价的作品,但对于文学传播的感化倒是不容低估的。
建安今后,文人连络成个人,停止文学性的集会,在个人内相互酬答,在集会中即兴创作,过后编集传播。如许一种新型的文学活动体例和新型的文学传播体例,就垂垂蔚成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