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宴前,太后与天子别离遣使送礼,亦是贵重之物。
诸人纷繁暗里互换眼色,颜邕何故不至?
竟宁三年,报国寺方丈了尘出关,师弟了缘以寄名之事告之,不知何故,了尘连叹三声。是夜,圆寂于寺内,尸身不腐不化,称奇也。
到底是堂兄弟,未到反目成仇的境地,却已实在地演变成针锋相对。于政见上亦是如此,颜邕曾借嫡次子的婚事归附皇室,亦故伎重施,约莫一年前便与萧慎结为亲家。
如此便好。
天子点头,遂由司寝宫娥奉养换衣洗漱,御榻的床幔轻纱般缓缓垂下。只余宫娥值夜,余者顺次将宫灯燃烧,便悄声退去,留下一盏在殿角,微微小弱地泛着昏黄的淡光。
故而,天子才有此一问。
不过……忍冬掖被角的手顿了一顿,心道,总另有些事情,是天子尚未晓得的。
天子这是,借刀杀人,心上痛快,手上却半点血腥不沾。
竟宁四年冬,乌鞑可汗同一漠北,率部扰乱边疆,屡犯国土,仿佛大患。
天子坐于案后,手执御笔,批阅奏疏。那使节禀事时,她的视野落于案牍,用心致志,仿佛未曾分神于旁物,听到“颜相”二字,一双墨眉狠狠一蹙,眉间冷厉顿生。
使节更加惴惴不安,伏地不起,双肩狠狠颤栗。存亡攸关,他已全然忘了御阶上的那位天子,仅仅正值豆蔻,若在平凡人家,不过是位待字闺中的娇俏小娘子。
御前服侍之人,诸如池再青黛等,不说勘破君心,起码能察言观色。偏这使节无知,颜逊是在燕京府邸过世的,他自安国公京郊别业回宫,期间隔了多久,天子岂会不知,需他来禀?
“近前些。”她执手书,低声道,嗓音稠浊了些许入夜的沙哑。洗尽铅华,一双眼眸的眼角向上微勾,再配上降落的嗓音,听着竟莫名地诱人。
床榻上,太后背靠迎枕,三千青丝泼墨般披垂,垂落在纤尘不染的乌黑中衣上。她的面庞难掩倦怠,铜灯披收回昏黄亮光,垂垂充满细致津润如白釉般的肌肤。
忍冬奉侍她重新躺下,想起甚么,忽又疑道:“颜相……哪是善罢甘休之人?这暴卒……”她顿了顿,没往下再说。
实因,确切不好说。
花厅中,安国公萧慎坐于长官,安国公夫人坐于次座,后代颇丰,因无男女大防,依嫡庶长幼入坐。堂下食案座无虚席,家令率数位礼官门外迎客,通报声迭次传至,皆勋贵。
竟宁五年,凉州卫批示使颜宗回暂领征北将军之衔,兵部尚书乐茂奉旨督军,统军北上,与乌鞑鏖战数月,乌鞑败降,愿奉晋朝为宗主国,遂止戈于鱼儿滩。
秋夜,更深露重,青黛领着几位宫娥将白天用以通风的窗牖掩了几扇。既而,她趋步上前,看了看御案上积了几尺的奏疏,忙劝道:“陛下,已近亥时,好歹歇上一歇。”她顿了顿,又补了句,“明日存候,面庞蕉萃了,定让殿下忧心的。”
她的举止,她的仪容,她的风华,皆是太后言传身教,进退恰当,未曾有那边莽撞高耸。比方净手,净水活动,她以手心轻抚手背,既而两手手心悄悄摩挲,波纹微波,却未曾四溅水珠。
太后躺在榻上,解下的香囊置于枕下,历经数年,香味已非常寡淡。她嗅着那模糊约约的香味,脑海中垂垂闪现出唐潆幼时活泼工致的模样,唇畔微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