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相?死得好。
使节更加惴惴不安,伏地不起,双肩狠狠颤栗。存亡攸关,他已全然忘了御阶上的那位天子,仅仅正值豆蔻,若在平凡人家,不过是位待字闺中的娇俏小娘子。
竟宁四年冬,乌鞑可汗同一漠北,率部扰乱边疆,屡犯国土,仿佛大患。
“太后那儿,歇了未曾?”先帝陈列于谨身殿的自鸣钟,现在置于宣室殿,天子往那处看了一眼。夜深了,她不便畴昔,如果阿娘入寝,反将她扰醒,得不偿失。
太后躺在榻上,解下的香囊置于枕下,历经数年,香味已非常寡淡。她嗅着那模糊约约的香味,脑海中垂垂闪现出唐潆幼时活泼工致的模样,唇畔微扬――
竟宁三年,报国寺方丈了尘出关,师弟了缘以寄名之事告之,不知何故,了尘连叹三声。是夜,圆寂于寺内,尸身不腐不化,称奇也。
颜氏本家在金陵,燕京中颜邕为长,他天然忙于措置此事,得空赴宴。
幸而,她本不是惯于依靠旁人的性子,一面寻他,亦一面调停。
太后笑了下,倒是将那手书搁在一旁:“反恰是看不懂,好歹有讯可闻,待他来了再说。”寻他六年,眼下才出声,如果有急事,早该天人永隔了,这阿兄,不靠谱得很。
六年前,颜邕与颜逊生隙,数年来,这裂缝不但未能弥补,反而日渐加深扩大。户部尚书颜伶开初甘为和事老,欲使两位兄长放下成见,言归于好。他也知,本身是弟弟,说话分量轻得很,劝不下,他便作罢。
很快,使节便悟出他已犯了君王大忌,君王从不需多嘴之人,更不需妄自测度圣意之人,他现在为巴结天子能装模作样地坠泪,今后亦能为奉承别人道出御前奥机密事。
如此便好。
兄弟离心,使力都使不到一处,谈何谋大事?伯父颜宗回故去,接掌凉州卫的颜牧对皇室忠心耿耿,绝无不臣之心,至此,颜逊朝思胡想的篡位夺/权早成空谈,颜氏中只他一人固执,到本日,都心心念念地地想着。
她的举止,她的仪容,她的风华,皆是太后言传身教,进退恰当,未曾有那边莽撞高耸。比方净手,净水活动,她以手心轻抚手背,既而两手手心悄悄摩挲,波纹微波,却未曾四溅水珠。
宣室殿,赠礼的使节御前回禀,道朝中诸公何人赴宴何人礼至人未至何人二者皆未至,亦可凭此洞悉朝臣阵营为甚。
宫娥奉上盥洗的铜盆,她将双手伸入,洁白清澈的水面出现阵阵波纹。
次年初,建元竟宁。
历经六年,朝中局势日渐安稳,暗潮涌动的党派相争中,颜氏秉政的朝臣亦几经更迭,颜邕归附于己,其父颜宗任天然靠近自家儿子,颜伶明哲保身,而颜牧自幼便是个浑厚矮壮的孩子。只剩一个颜逊,势单力薄独木难支。
安国公携家眷来宾,跪受之,拜谢。
有言白首如新倾盖仍旧,却不知,有的人,生来便相得符合,越是相处越是难舍难分,再如何绵长亘古的光阴,亦如人生初见,耐久弥新。
手书上寥寥数语,一笔完工,若非笺纸本有规格,底子不知那边是头那边是尾。观字观人,其人率性,可见一斑。
到底是堂兄弟,未到反目成仇的境地,却已实在地演变成针锋相对。于政见上亦是如此,颜邕曾借嫡次子的婚事归附皇室,亦故伎重施,约莫一年前便与萧慎结为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