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视之不敷见,听之不敷闻,用之不敷既。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六章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开其兑,济其事,毕生不救。
明道若昧﹔
善有果罢了,不以取强。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知常曰「明」。
夫亦将知止,知止能够不殆。
雄师以后,必有凶年。
死之徒,十有三﹔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八章
知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大道泛兮,其可摆布。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七章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故建言有之: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天下神器,不成为也,不成执也。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七章
知和曰「常」,
贤人常偶然,以百姓心为心。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吾何故知天下然哉。以此。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道之出口,淡乎其有趣,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满足者富。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
道常知名。
是以贤人不可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六章
地无以宁,将恐废﹔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五章
天得一以清﹔
善结无绳约而不成解。
大器晚成﹔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九章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四章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章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五章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四章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一章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损之又损,乃至于有为。
下德有为而有觉得。
大音希声﹔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奠不辍。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昔之得一者:
是以贤人有为,故无败﹔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知名之朴。
老子:「品德经」:第四十二章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老子:「品德经」:第五十二章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或强或羸﹔或挫或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