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草清 > 第二十三章 北风将起

我的书架

听李光地说到“三千年未有之仁政”,康熙轻咳一声,这一刻也没能完整粉饰住的情感,连挥袍袖,表示诸卿平身。

制诏一类首要文书根基由大学士和学士等人草拟,而上谕一类常常性的文书,名义上固然也归大学士和学士卖力,可他们不但要办理本章,还都兼着部务,底子忙不,根基都交给值南书房的翰林卖力,大学士等人把关核阅,再由皇上亲览决计。明天皇上丢出了这么一个意义,还要求明发上谕,李光地这是来找草拟之人了。

思路翩跹之间,李光地进了配房,一干中书们打千拱手,李光地微微点头,见到了吏部侍郎萨尔泰,随口问了一句“杨津叩阍一案的题本,可都参透了?”。

“这都是皇上乾纲专断,我们臣子,不过是识漏补缺。”

康熙沉吟半晌,品出了这四个字的意义,心胸伸展开来。永为定额和永不加赋,内里的意义都一样,可永为定额说的是该做,他和翰林们都没想到该说,李光地就把这一环补上了。

“彻查清楚?清楚到多么境地啊?”

辫子尾巴上尽是白发的李光地说完以后,颤颤巍巍地转头,扫视了一圈大臣,脸上闪过一丝调侃。衮衮诸公,竟然都没明白皇上的帝王之心,真是尸位素餐。

想到终考命,李光地的心机转到了身上,这终考命到底又下落在哪呢?看来得补点德行才好,张伯行得保,另有被戴名世案牵涉出来,现在还关在牢里的方苞……

【1:康麻子在六十大寿搞“滋长人丁,永不加赋”,李光地的感化应当不小。这老头入阁以后,康熙每有大事,都要召他相商。《清圣祖实录》载,五十一年仲春,康熙发上谕说“滋长人丁,永为定额”,要求在直隶先实施,是“永不加赋”这一“仁政”的开端。】

“都说我毒蛇,我看这李光地才是真正的毒蛇。永为定额,既是不减也是不加,可李光地嘴巴一张,只提永不加赋,这就成了‘三千年未有之仁政’!朝廷丁银每年不过三百来万两,向来都征收不齐,还常常压得处所出事。诸多处所本就按着定额在征,广东府县案,不就是因为这丁银上的肮脏才闹出来的?想加都加不了。皇上的心机被李光地这么一打磨,听起来动静挺大的,实在并不影响赋税底子。这李光地的道学心肠,的确到了七巧小巧之境……”

李光地本就是吏部尚书,此案也是吏部要务,他一向挂念在心。萨尔泰恭敬地拱手点头,连道李相放心,必不辱皇命,将此事彻查清楚。

“四十七年再申禁矿以后,广东矿徒繁增,滋扰乡民不竭,可见督抚府县,着力不深。皇上让你去广东,除了此案,还嘱你观风查访,这处所禁矿一事,须得擎领为要务。禁矿系我朝立国之本,干系严峻。奸商欲壑难填,引细民逐蚊利而弃农稼,矿徒云集,祸蕴此中。当年陕西贩子何锡在广东海阳开矿,盛时蚁集十余万人,一时不慎,全省腐败……”

康熙摆驾分开,李光地来到大殿另一侧的竹帘后,几个值南书房的翰林立在内里。他们固然是内廷之人,在这朝会上却不能发言,只能和记注官一样,躲在一边聆听和记录。

一边打着腹稿,查慎行一边腹诽着,接着认识到这但是大逆不道之念,惊粟地摆布扫视,同僚并没重视,偶尔偷偷瞄来的一眼里,既有恋慕,也有妒忌,那是他再熟谙不过的眼神,这才微微松了口气,可额头已经泌起一层细细的汗珠。

推荐阅读: 我就是能进球     飞舞激扬     赘婿当家     据说大BOSS他邪魅狂狷[快穿]     最强女主角     战苍     我是一名魂修     仙武位面     系统大逃杀     傲医     我是风流大法宝     遇爱娇妻:饿狼总裁晚上见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