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仨儿说着笑着便包好了一大盆的粽子,这时把粽子摆在大锅里,上面又放上一层鸡蛋,这鸡蛋也是端五节必吃的,要与粽子同煮才有特别的香味。
转眼间,就进了蒲月,端五节快到了。
并且,也不晓得外祖他们现在如何,是不是回了客籍,家里另有没有人。
粽叶是在三家村外山溪冲成的一处水塘旁采的芦苇叶,回到家里洗净以后还要再煮上一回,如许叶子才气变软,轻易包起粽子。同时采返来的另有马莲草,这类草的叶子长得颀长,还不到一扁指宽,却有一尺多长,特别健壮,用来捆扎粽子正合适,也放在锅里煮上一煮,便与布条差未几柔嫩了。
宁婉便道:“娘,要么我们写一封信求人送畴昔,看看能不能探听到我姥爷姥姥的信儿。”
宁婉听了非常不解,“赛龙舟不是为了投汩罗江的屈原吗?如何要拜祭曹娥呢?”
大黄米也叫糜子,特别耐旱,只一百多天就能长成,比别的粮食收得都早,模样与小米差未几,但却要大上一圈,做熟了比江米还要黏稠,要配上糖才好吃,是以在包大黄米粽子时要多放枣,于氏在粽子的尖头放上一颗,平的那边放上两颗,“大黄米的粽子不但好吃,还特别都雅,大师都说是黄金裹玛瑙,过节时必然要包上几只,图个吉利。”
每人用手握着本身的鸡蛋与别人的鸡蛋相碰,谁的蛋皮没有破就胜了,输的就将破了皮的鸡蛋吃了,赢的再比下去。宁家四小我,只一会儿便分出了胜负,宁婉赢了宁清,于氏赢了宁梁。再来下,宁婉与娘碰却输了,剥了皮,将蛋放在口中,“还是端五的蛋好吃呀!”
娘很少提及江南的娘家,在宁婉的梦中,她完整不记得曾听过,只是每年家里包了粽子给二房和三房送去的时候,三老太太总会讽刺娘包的粽子不好,接着便会提起娘是宁家几斗粮买来的媳妇,又数落娘畴昔家里如何穷等等。
娘摇了点头,“算了,写信捎信哪是轻易的事?并且过了这么多年了,他们或许已经健忘了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