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蓦地提大声音,锋利如杜鹃泣血,扑在院门上嘶喊道:“王钦老狗,你觉得远远的卖了我我就回不来了,觉得就没人晓得你们为了块地害死我儿、你堂侄孙的事了,我恰好活着返来了!”
难怪城北那伎女已然有七分色彩,还被人说“远不如她”,便是他幼年时在扬州拜访过的名流袁道安家的家伎,内里最出众的美人拿来与这女子一比,也只得说声“远不如她”。
那伎女才要答话,中间却扑出一个打扮济楚,容色却极衰老蕉萃的女子,发狠地说:“当然是真的,那王钦连血脉相依的亲戚都害死,连明媒正娶的新妇都能卖掉,如何不能害杨喜儿!”
若用别的罪名,世人真敢拼着挨打,出来把王家的老爷们拖出来打一顿。可恰好定了劫狱罪,谁也不肯沾上王家翅膀的恶名,只能在院门外痛骂几声宣泄肝火。
火线撂地的伎女才讲到穆人智自夸“能拐就拐,能诓就诓”,几个差役都支着耳朵谛听,恨不能听完了全场再走。可惜黄大人催促,他们不敢久留,就在背后一片喝骂声中清开挡路的闲人,问明告状房方向,驱车疾走。
那伎女抱着琵琶往回走,一旁几个壮汉替她清算凳子,护持她回院。黄大人身边几个差役忙拦下她,客气地问道:“不知娘子如何称呼?我家仆人是从外埠来贩丝绸的客人,实在爱听这曲子,想请娘子到堆栈唱一回哩。”
曲中唱的杨家父女不必然真有其人,但王家定然有多收田租、放高利贷、买良为贱之事。
进城不远, 只见夹巷民居外站着个盛饰艳饰的女子,手按红板, 正在击节自唱。中间有很多穿戴腰机布粗衣的百姓围着听唱, 人群直堵上官路, 那赶车的差人不敢快走, 勒马慢行几步, 就听风中送来一声银盆浸月般的【赏花时】。
这一刻父女们扎头绳、蒸年糕的轻巧欢乐,再过不久就要变整天人永隔的悲苦。杨喜儿这么个等着爹爹避债回家时还一派天真的少女,今后竟会变成阿谁心中刻满万千仇恨的白毛仙姑……
他想了一阵,便跳下车,往人群中挤去,想多听几曲。他在差役们庇护下千难万险地挤到那女子面前,正闻声一句熟谙的:“则见我万恨千仇――”
那声腔远比他们听过的两场都更清越,高亢得像是鸽子胸前挂的哨笛被风吹响,声音回荡在云天之上。
给一众有罪待押的人如许好报酬,却又让恨他们的人在内里唱曲儿唾骂,实在不知那宋县令是如何想的。
耳中至此时还响着轻巧的声腔,那伎女肖拟老年男人丁音,一叠声唱着【醉落魄】:“卖得豆腐,称米粉还家住。返来恐与店主遇,却藏怀中,天幸安然度。”
围听的人轰然喝采,黄大人也安坐不住,站在车门后踏板上,俯身望向唱曲的女子。
“可不是,逼死人家,转天正除夕就把喜儿大姐拉到家里做了奴婢,还嫌人家不欢乐,这是人做出的事么!”
可又是如何的人能把这些事写进一本诸宫调里,还写得如许直指民气呢?
黄巡按一行都冲动不已,珍惜地听着,恨不得她就这么一套一套地唱下去,将整篇《白毛仙姑传》一气儿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