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身为仆人,岂能拂了旅客的兴趣?当场便向提学大人请命,要先作一首故乡诗抛砖引玉。他乃至还想在河边找块高大光滑的石头,专门供他……和才子们题诗纪念。
不会,因为端五正日……是揭幕式。
他忙得跟重新带了团一样,东走西顾,走着走着却猛地被人拉住,抬眼看去,倒是桓小师兄满面担忧地看着他:“这么大的太阳下来回驰驱,可要谨慎中暑。再者现在水又不浅,另有那么多船在水里,带得波浪频起,你万一一个失脚跌下去可如何办?”
方提学非常冷傲了一下,下车受了世人大礼,听着宋大人先容,含笑点头:“现在恰是端阳长假,本官也是来此消闲散心的,桓大人与宋令、两位老先生不必客气,诸生亦不必惊骇本院在些考校你们。”
宋时但是领教过这鱼溪水势的,赶紧号召巡查的差人盯着他们的走位,随时筹办拉人,或者筹办抛羊皮救生衣。
水里争得越来越紧,岸上喊得越来越高,墨客们也端不住架子,摇着袖子高呼加油,将手上辟邪的红线、腰上的五毒扔向水中。
县里预备下数条彩舟,由善水性的渔民们分红数组,一人胸披红花站在船头擂鼓,海员们在背面运浆荡舟,在金鼓声与岸上围观者的号令声中力图第一。
“这诗文倒不是不准作,而是不必现在就比。你们且先各自记下,等讲学结束后,本官再拣好的叫宋子期用他那新印法刻印成书,比题在那知名溪石上却强很多了。”
没别的话, 打扫宾馆、备上新的纱帐、铺盖、坐垫、桌椅罩, 预备下时新果子、精美吃食, 再得告诉来讲课的两位致仕乡宦, 来参赛的举人、生员们,明日一道去驱逐提学大人到临。
桓凌前脚刚到武平, 方提学的谕单后脚就递到了县衙,要衙门高低于蒲月初三到城外迎候。宋县令接着票据忙忙就去找儿子, 也顾不得桓凌就在中间, 模糊冲动地问他:“方大人要来武平!时官儿你说,是不是为了你这大会来的?客岁方大人但是叫生员到府中吊考, 没有亲到各县测验的!”
还要提示那些喜好打扮得特地独行、出入都带着姣童美婢的名流,要么换衣裳, 要么别往学政大人面前晃, 不然就得做好被嫌恶的筹办了。
方提学悄悄夸了一句,含笑问宋时:“你这门生如何不陪侍父切身边,倒躲到前面去了?本院是接了你那讲学大会的帖儿来的,快说说你那讲学会是要如何办。端五节正日办讲学会,你倒想的出来,不怕人都去看龙舟竞渡,不看你的大会么?”
远处山势奇古、形如交椅,近处侧耳即闻农家欢声笑语,头上荔枝累垂,风吹过便是一片清甜果香,恰是一副读书人最爱的故乡风景。
不消甚么,也不必想了。
几名早被龙舟竞渡勾出了满腹诗兴的才子便都争着拥戴,要在此以诗会友,称量称量其他州县才子们的程度。
龙舟垂垂划向溪尾,一支船头竖着蓝镶红边三角旗的船已从众船中超出了半个船身。岸上呼喝的声音更响,有盼着他们早得胜的,也有盼着前面的船追上来的。
现在叫提学大人点了名,他也就拂了拂袖裳,安闲地自人后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