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371章 当头一棒(上)
此中偏东侧的一座门楣俭朴的宅邸,上面鎏金的匾额吊挂着"曹府"二字,门前还摆有两座刻着雄狮的抱鼓石。
闻声,坐在右边的中年人也是冷哼一声,眼中光彩四射,脸上毫无半点畏敬之色,好似全然没有昔日的"东林骨干"放在眼中。
砰!
虽是一言不发,但瞧这二人举手投足之间披收回来的气势,猜想昔年该当也曾经身居高位。
此中,内阁首辅刘一璟乃是不知不扣的"东林骨干",与昔日的叶向高,赵南星,李三才等人订交莫逆。
恍忽之间,他们不约而同的想起了半年多之前,东林魁首钱龙锡"众望所归",入京辅政的那段光阴。
沉默半晌,上首的曹于汴似是想到了甚么,微微眯起眼睛,自顾自的说道,但话语间倒是异化着一抹不易发觉的愤恨。
及至先帝继位,李国普又因为与"魏阉"同为北直隶肃宁人氏,被擢升为礼部尚书继而入阁,宰指天下。
大理寺卿曹于汴神采乌青的坐于上首,摆布两侧各自坐着一名身穿斑斓的中年人。
"那韩爌为了首辅之位,奉承君上,实为我辈之耻。"
模糊记得,彼时的天子也是不闻不问,而后在关头时候以"妄议国事"的罪名命令查封"首善书院",并终究导致了钱龙锡黯然离京。
"就凭他还想入京辅政,实在是痴心妄图!"
依着常例,大明朝凡是六部九卿之上的朝臣请辞,天子都会再三挽留,以表达对亲信臣工的尊敬,故而并没有人将李国普的这封奏本放在心上,权当是走一个过场罢了。
在大理寺卿曹于汴有些错愕的眼神中,官署中的两位中年人缓缓道出了一则不敷为外人道也的"东林秘辛"。
"国之重臣,朕之肱骨..."
及至先帝继位以后,首辅方从哲便因为"红丸案"而引咎辞职,朝廷大权便是落入到了刘一璟及韩爌的手中。
本觉得天子慑于东林党及南边勋贵施加的压力,兼之"阉党余孽"这顶大帽子,该当会默许内阁首辅李国普的离职。
正因如此,韩爌也一度被视为"东林叛徒",固然不似阮大铖那般视为眼中钉,却也是对其非常不齿。
听得朝廷上的天子竟是赐与李国普此等评价,左边的中年人再也压抑不住心中的愤激,重重的锤击了一下身前的案牍,咬牙切齿的说道。
只可惜好景不长,迫于辽东战事吃紧等原因,内阁首辅刘一璟不由不引咎辞职,而彼时的次辅韩爌为了能够满足心中的政治抨击,竟是暗中与"九千岁"魏忠贤眉来眼去,终究得以登上了内阁首辅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