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沂被他笑得内心不悦,因抿唇不语。
才撤了筵席,酒足饭饱,永氿坐了首位,一边捏着瓜子闲磕牙,一边挤鼻子弄眼笑道:“好家伙,从今儿起爷才算是服了我那十七弟。人说兔子养大了会咬人,不成想,养个弟弟也是普通的……”约莫是想到兔子的双关语,永氿笑得有点不怀美意,“打我记事儿起,还从未见过谁敢这么不给太子爷脸面的——就是父皇,虽说这二年不显了,畴前可都是把太子爷捧在手心,恐怕在外头扫了他在大臣眼里的面子严肃……”说着就啧啧感慨。
邹廷彦“喷”的一笑,“十六爷讲的好笑话。”
永沂醒酒茶下肚,略复苏了些,赔笑于老婆道:“再不敢了。”哄她睡下,才往外书房而去。
十六皇子妃卫氏亲奉醒酒茶与夫君,又责怪他不本身保重。
“山东河道上的事儿,乱成一团麻。又有五哥的人在里头,又有太子的人在里头,还死了个巡按御史孔可祯——究竟要剿的匪是哪股子权势,还难说,也一定真就只要反贼,里应外合的事儿他们也不是头一遭做了。五哥授意九哥保举了我,也不知是福是祸……”永沂皱着眉头,没了方才在九皇子府上神采飞扬的青年模样。
永沂摸不着脑筋,只笑道:“十七弟倒好兴趣,负气出宫还记得查铺子。”他倒是晓得永嗔在宫外开了几家铺子。
永沂府上普通也养了几个幕僚来宾,内里有一名邹廷彦,原是前科要考进士的,二十余岁上眼睛却渐渐看不见了,倾家荡产请医吃药只不见好,因没法再考功名,由座师举荐到了十六皇子府上,做了个清谈幕僚。
内心这么想着,永沂却不肯认,只笑道:“恰是邹先生这话,我也是这么想的——管它刮的甚么风,总大不过君父去。本朝以孝治天下,我只唯父皇的旨意行事,再没有负心之处。”
十六皇子永沂吃了好几盏酒在腹中,出府时就有点上头,上了马面前另有点晃。
他是德贵妃的第三子,倒是最不受母妃正视的一个。向来人都是心疼幺儿,却忘了人也常常最正视头一个孩子。在德贵妃这儿,头一个孩子乃是五皇子永澹,又是寄在皇太后身边养了好几年的——那份正视,从最后就不但是母子亲情了。等厥后有了第二个儿子永氿,第三个儿子永沂……倒是一个比一个更不受正视了。
永沂浑身一颤,目光从窗外飞舞的鹅毛大雪上收回来,落在面前这目盲青年身上。
这邹廷彦是个有见地的,固然是幕僚,永沂只敬他做个先生。
他只感觉今晚喝下去的酒水都化了冰,从骨头里往外渗着寒意。
望一眼窗外的鹅毛大雪,又觉无穷孤寂飘零,父母俱在,兄弟虽多,他倒是个伶仃人了。
现在两人在外书房里对坐清谈,永沂把在九皇子府上的见闻一一说来。
听话听音,这十六皇子清楚还是盼着“太&子&党”内部分化的。
说到这里邹廷彦不免黯然,喉头发哽,寂静了半晌。
再开口时,邹廷彦已规复了安静,嘲笑道:“九爷瞧见十七爷跟太子爷置气,就幸灾乐祸觉得有戏可看了,倒是蠢货见地!殊不知向来恃宠而骄,我观十七爷不是笨伯。十七爷既然敢骄,那天然是太子爷宠的——你如果也听了九爷的话,觉得这便有机可乘,要将其分而化之,那就是想的太简朴了。九爷瞧着觉得人家要突破头,却不知在人家那边是稀松平常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