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他妈不甘心啊!”几个不肯屈就的帮众这时也忍不住骂了出来,可如此困顿的情势,是否甘心,也由不得他们来感慨了。
“好了,本日另有一事,给事中汪镛夙来直言敢谏,这一次又上了新折子。”嘉庆亲政以来,一向鼓励官员直言,在多年鼓励之下,也确切呈现了一批给事中和御史,常日对朝廷之事多所上言,为了保持这类进言之风,对于触及严峻题目的上疏,嘉庆也会与重臣一同商讨。先前建议浙江买粮的萧芝与此次进谏的汪镛,都是这时言官代表。“汪镛在此折中言及……嗯,现在的科举取士,评卷之时,大多首看第三场的策论,他以为这是本末倒置之举,既然头场考四书文,便是申明朝廷将经术学问置于策论之上,可自嘉庆四年至今,四科会试都是策论取士,失了朝廷正视学问之意,可将取士之法,改回原状……”
“主子谢皇上加恩!”托津当即谢恩道。
说着说着,嘉庆却也踌躇了起来,因为这汪镛上疏所言,竟是全面否定了六年前阮元等人主持科举的鼎新,而将科举之法重归于旧。可嘉庆当日听阮元所言更革之事,也以为策论取士更轻易选出真才实学之人,是以看着这“主动进言”的服从,不由有些冲突。
“窝囊?哈哈,你说我如何做才气不窝囊?”黄葵惨笑了几声,道:“往北走,阮元和李长庚好歹还能把咱当小我,往南,蔡牵把咱当人看吗?在他蔡牵内心,我们就是一群要饭的!你说在海上接着待着,就不窝囊了?是,我看广东那边,倒是没有李长庚如许的能人,可郑一乌石二他们,能真的把咱当回事?就算去投他们,又能比现在跟着蔡牵好多少?是我胡涂啊,伦贵利死了今后,我还想着跟官府一较短长,却不想蔡牵扩大起权势这么快,现在想忏悔,都没处所可悔怨去了。还能如何办?现在看啊,投降官府,已经是我们最不坏的成果了。”
但是,以后的大学士九卿集议,环境却更加倒霉于阮元,参与发言的大部分高官,都觉得旧有科举之制并无不当,阮元等人的新制不但在嘉庆四年以后结果平平,并且很多考官不擅评判策论之卷,只恐藏匿人才,以稳妥计,也应当规复古制。嘉庆眼看反对策论优先之人甚多,也只得顺从众议,将会试三场试卷的评判挨次,规复到了阮元改制前的原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