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璃微微一笑,悄悄点头道:“黄先生对我有恩,能酬谢他的教诲之情,阿璃心中安抚,倒也不感觉辛苦。只是……多亏了你的大力互助,才得以使先抱病情好转。”
阿璃日夜守在黄先生的榻旁,亲身煎药调度,寸步不离。每次药汤熬好,她都悄悄扶起黄先生,耐烦喂药,未曾有半点懒惰。日子一每天畴昔,黄先生的气色垂垂转好,阿璃的脸上也暴露些许忧色。徐锦言每日都派人送来黄先生所需的药材,偶尔也会亲身前来看望,见阿璃保护得如此经心,心中悄悄敬佩。
黄先生眼神微微窜改,半晌沉吟,才问道:“习医需耐烦与恒心,岂是朝夕之功?你因何发愤从医,曾学过何术?”
徐锦言听罢,心中微动,赞道:“阿璃胸怀仁心,实乃医者所贵。正因如此,黄先生方能慧眼识珠,见你志向不凡。”
阿璃闻言,心中微颤,赶紧道:“公子但言无妨,阿璃定竭尽所能。”
黄先生微微点头,仿佛对她的答复非常对劲,问道:“医者当怀仁心,你可知医道艰苦,若罹难症绝症,如何应对?”
阿璃深吸一口气,稳了稳心神,悄悄拍门。不一会儿,门内传出脚步声,一名身穿素色长袍的青年开门,目光沉稳,望向他们二人。
阿璃悄悄点头,眼中带着感激之色,道:“多谢徐公子提携。本日实在获益匪浅,黄先生情愿让我观诊,真是不测之喜。”
阿璃微微一笑,忽而看向窗外的夜色,低声说道:“医者虽可救人,然若所学不敷,遇人所难时便会束手无策,故而我才日日尽力,不敢松弛半晌。”
待药材备齐,阿璃便遵循医方,日日悉心煎熬调节。
徐锦言稍作停顿,随即开口道:“方才有动静传来,埋头堂的黄先抱病重,急需调度,我虽备了一些药材,但仍缺几味罕见之物。阿璃女人既为他门徒,不知可否有体例筹措?”
阿璃赶紧伸谢,随徐锦言步出院内。院内高雅而简朴,几株翠竹掩映小径,显得格外喧闹。二人静候半晌,忽见堂内走出一名须发皆白的父老,目光如炬,气度不凡,恰是黄先生。
阿璃闻言,心中大喜,赶紧随先生入内,目光中充满敬佩之意。徐锦言立在一旁,见她高兴,不由微微一笑,回身悄悄拜别。他晓得,阿璃前行之路已有起步,而他愿做她背后的支柱,冷静保护。
阿璃深深一揖,恭敬道:“小女子习医已久,敬慕先生医术,特来拜见,请教一二。”
朝霞渐沉,阿璃与徐锦言并肩而行,缓缓回到辞药堂。一起上,二人不时扳谈,徐锦言问着黄先生的诊疗体例,而阿璃则带着几分镇静细细道来,每一细节都描画得栩栩如生。徐锦言见她神采飞扬,不由暴露笑意。
二人相视一笑,随即并肩而行。一起上,徐锦言言语轻松,偶尔聊些趣事,替她减缓严峻。半晌后,便已来到城南一处沉寂院落前。院外并无过量装潢,门楣之上悬一木牌,上书“埋头堂”三字,笔迹苍劲,透出几分古意。
黄先生笑了笑,目光慈爱地看着阿璃,悄悄点头道:“阿璃,多亏了你这些光阴的悉心顾问,为师才气病愈如初。你今后必会大有所成,莫忘本日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