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九音却笑道:“话是这个理,但我观你言行,不似打动轻浮之人呐!”
李岩瞠目结舌,本身那点小谨慎思在于九音面前竟无所遁形。
李岩思考半晌,接着又问:“传说中百年前的天劫尊者,有一套邪门功法,专门吸噬别人内力强大己身,如此说来也是无稽之谈了?”于九音笑道:“想不到你倒喜好这些武林别史。不错,如果己身窍穴包容以内力有上限,吸噬别人内力对本身绝无好处。这又触及另一种晋升内力之法,我且道来。若说窍穴包容内力有上限,人到中年以后内力难有寸进,同年纪武林人士内力该差相仿佛才是,但是实际环境偏差颇大。你可传闻过固结内丹一说么?”
于九音道:“公子姬光为与王僚争位,宠遇专诸,并敬其母,专诸为姬光刺杀王僚,尽忠罢了,岂能称侠义?公子姬光继位,为吴王阖闾,他忌王僚之子庆忌的勇力,寻刺客刺杀,要离为证明己之胆略,使阖闾杀其妻焚弃于市,以取信于庆忌,乘机刺杀庆忌,后惭愧自刎而死,其人残暴至斯,一刺客尔,其行焉能称得上侠义?”
李岩略一沉吟,道:“这么说来,若欲晋升己身内力,便只要辛苦修习一途,逐步强大本身内力,并常常极速搬运以熬炼筋脉强度,使之能够适应本身内力增加之量,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方算安定。但是经脉扩大有上限,其接受之力亦有上限,这么说人的内力到了必然境地以后便不会再有进境了么。”
李岩听于九音如是说,本就惊奇,此时更是哑口无言,只能说“弟子不知”。
于九音续道:“无端方不以成周遭。”又道:“天之道,损不足而补不敷;人之道,损不敷以奉不足。孰能不足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这几句话都是先贤所言,但并非一家之言。李岩是晓得的。
李岩道:“杀人偿命,负债还钱,亘古皆有之理,能以力称心恩仇,当为侠义。”
以后半月也没有甚么特别的事情,正式入室弟子在筹办较武的相做事件,入门弟子则尽力磨练技艺,想在较武中一展技艺,以期被门内几个权势较强的分支收纳门下,将来行走江湖,虽说同门之间相互照顾,如果一师所传,想必是更加靠近。据历练返来的师兄们说,几个大分支的门人弟子下得山去,到了各处,衣食无忧不说,行事都便利很多。凌云门内较为强大的几个分支乃是独秀峰的卢九章一系、雁回峰的孙九亭一系、千岩峰的王九州一系以及莲花峰的韩九妙一系,此中卢九章掌戒律,孙九亭掌功法文籍,王九州掌联络各派,而派内统统女弟子都归韩九妙一系,单以人数浩繁来讲,韩九妙一系倒是派中最强了。掌门九嶷真人声望素著,只是他长年闭关,出得关来又要措置门派事件,弟子未几,也确切是得空授徒,周青冥可算他的关门弟子了。至于其他师叔,因为门内弟子不众,只是在凌云峰各别院居住,而人数浩繁的周九常一系,因为多是外门弟子,都不居于山上的。
于九音点头道:“不错。但是你须记得,侠以武犯禁此言却也不虚。若人间端方遵守天道,可惩恶而扬善,人间不平由这端方去抚平,便不需我等行侠义之举。但是天道不会一成稳定,百年前之端方一定合适百年以后,民气易变,百年后之民气也一定为百年前之民气,小自一门,大至一国,盛极而衰,便是此理。若端方已成祸乱之源,为解人困厄,扫荡不平,说不得我辈也要犯它一犯,待得人间复又清平,新规已立,我等再去遵循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