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秦林讽刺他:“满嘴胡说,人家举人老爷能有甚么处所用得着你?”
秦林回道:“无书学馆。”
在家歇了五六日,病好后的顾三娘终究回到绣庄上工,先前她接的那幅国色天香屏风另有大半未曾完工,再过不久就要到交活的日子,顾三娘很下了一番工夫来赶活儿。
“你叫甚么名字?”沈拙驯良的问着吴长贵身边的小哥儿,那小哥儿脸上一红,扭捏的躲在他爹身后,他爹吴长贵急了,在他脑瓜上拍了一巴掌,斥道:“先生问你话呢!”
莫小红听了这话,便把针扎在袖口,气鼓鼓的说道:“你这话说的,如果读书没用,那些有钱人家的后辈,何必都要送去上学?”
彼时沈拙正在教御哥儿练字,他见一个男人带着个御哥儿差未几大小的孩子,内心已是猜出了几分。
不一时,沈拙和秦林叮叮铛铛把匾额挂好,朱小月看了半日,问道:“那匾额上写的甚么字呢。”
有人笑了起来,她看着顾三娘说道:“倒也不是每个举人老爷都吃穿不愁,我传闻秦大娘家的新租客就是个举人白叟。”
如此埋头苦干了一个多月,屏风总算是按期交了上去,刚巧又到了放月钱的时候,顾三娘领了月钱,又把家里积累的络子卖了,手里有了余钱,顾三娘内心放心了很多。
姐妹两人说了半日,莫小红把这事冷静记了下来,筹办归去跟自家姐姐商讨。
沈拙又问道:“取了学名未曾?”
说话时,她看到沈拙正站在东厢门口,两人相互点了一下头,沈拙开口说道:“顾娘子返来得恰好,本日有事还要找你帮手呢。”
莫小红答复:“可不是,一年二两银子的束脩礼,再加上每年的笔墨,便是她家道还算过得去,也是笔不小的开支呢。”
顾三娘低头绣了一针,嘴里淡淡的回了一句:“谁说不是呢。”
朱小月说道:“沈举人要开馆讲课啦。”
顾三娘放动手里的针,她想了一想,说道:“我倒是有个主张,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那小哥儿悄悄打量了沈拙两眼,他见先生眉眼含笑,声音又说不出的暖和,终究不再害臊了,他渐渐走到沈拙面前,结结巴巴的说道:“回先生的话,我……我叫大宝。”
中间的绣娘听了这个话头,纷繁说开了,有人说道:“说得是啊,平常孙秀才开馆,他收的束脩礼倒比梨山书院少,谁知现现在他倒收了馆。”
包含顾三娘在内,几个没读书的女人都不懂取这个名字的意义,不过沈拙要开馆老是功德一桩,远得很多,再等个三五年,秦家的小哥儿长大了,在家里读书天然是很便利的。
当日,顾三娘刚进院门,就见小叶子兴冲冲的说道:“娘,沈叔招到门生了。”
“不必焦急。”沈拙看了一眼吴长贵,他又对着小哥儿招了招手,说道:“到我这里来。”
这日,顾三娘出工回家,看到秦林和沈拙正合力将一块匾额往东厢上挂,秦大娘和朱小月她们都站在院子里看热烈,她不由猎奇的问道:“这是要做甚么呢?”
那男人挠着头傻笑,又赶紧奉上束脩礼,篮子里放着一个活鸡,一尾鲜鱼,一包榛蘑,几十个鸡蛋,余外另有红布包着的束脩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