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鹃收起燕窝,然后移灯下帘,伏侍黛玉睡下。黛玉安闲枕上感念宝钗,一时又羡他有母兄,一面又想宝玉虽素习敦睦,终有怀疑。又闻声窗外竹梢蕉叶之上,雨声淅沥,清寒透幕,不觉又滴下泪来。直到四更将阑,方垂垂的睡了。临时无话。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这日,宝钗来望他,因提及这病症来。宝钗道:“这里走的几个太医虽都还好,只是你吃他们的药总不见效,不如再请一个高超的人来瞧一瞧,治好了岂不好?每年间闹一春一夏,又不老又不小,成甚么?不是个常法。”黛玉道:“不顶用,我晓得我如许病是不能好的了。且别说病,只论好的日子我是如何形景,便可知了。”宝钗点头道:“可恰是这话。前人说‘食谷者生’,你平日吃的竟不能添养精力量血,也不是功德。”黛玉叹道:“‘死生有命,繁华在天’,也不是人力可强的。本年比往年反觉又重了些似的。”说话之间,已咳嗽了两三次。宝钗道:“昨儿我看你那药方上,人参肉桂感觉太多了。虽说益气补神,也不宜太热。依我说,先以平肝健胃为要,肝火一平,不能克土,胃气无病,饮食便能够养人了。每日夙起拿上等燕窝一两,冰糖五钱,用银铫子熬出粥来,若吃惯了,比药还强,最是滋阴补气的。”
黛玉每岁至春分秋分以后,必犯嗽疾,今秋又遇贾母欢畅,多玩耍了两次,未免过劳了神,克日又复嗽起来,感觉比平常又重,以是总不出门,只在本身房中将养。偶然闷了,又盼个姊妹来讲些闲话排解,及珍宝钗等来望候他,说不得三五句话又腻烦了。世人都谅解他病中,且平日形体娇弱,禁不得一些委曲,以是他欢迎不周,礼数粗忽,也都不苛责。
这里黛玉喝了两口稀粥,仍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淅淅沥沥下起雨来。秋霖脉脉,阴晴不定,那天垂垂的傍晚,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苦楚,知宝钗不能来,便在灯下随便拿了一本书,倒是《乐府杂稿》,有《秋闺怨》《分袂怨》等词。黛玉不觉心有所感,亦不由发于章句,遂成《代分袂》一首,拟《春江花月夜》之格,乃名其词曰《秋窗风雨夕》。其词曰:
黛玉看脱了蓑衣,内里只穿半旧红绫短袄,系着绿汗巾子,膝下暴露油绿绸撒花裤子,底下是掐金满绣的绵纱袜子,著胡蝶落花鞋。黛玉问道:“上头怕雨,底下这鞋袜子是不怕雨的?也倒洁净。”宝玉笑道:“我这一套是全的。有一双棠木屐,才穿了来,脱在廊檐上了。”黛玉又看那蓑衣斗笠不是平常市卖的,非常详确轻巧,因说道:“是甚么草编的?怪道穿上不象那刺猬似的。”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如许。你喜好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唯有这斗笠风趣,竟是活的。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夏季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夏季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阿谁,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说了出来,方想起话未忖夺,与方才说宝玉的话相连,悔怨不及,羞的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