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外公)门口唱大戏。
“这野台子戏,也不是你家的,你愿听戏,你请一台子到你家里去唱……”
被骂的人如果不搭言,过一回也就了事了,若一搭言,天然也没有好听的。因而两边就打了起来啦,西瓜皮之类就飞了畴昔。
再说在这看戏的时候,除了看亲戚,会朋友,还成了很多功德,那就是谁家的女儿和谁家公子订婚了,说是来岁仲春,或是三月就要结婚。订婚酒,已经吃过了,面前就要过“小礼”的。所谓“小礼”就是在法律上的订婚情势,一颠末端这番手续,店主的女儿,终归就要成了西家的媳妇了。
“他二舅母,你可多咱来的?”
总之家里有甚么车就驾了甚么车来。也有的仿佛他们家里并不养马,也不养别的牲口,就只用了一匹小毛驴,拉着一个花轮子也就来了。
两家都很有钱,一家是本地的烧锅掌柜的,一家是白旗屯的大窝堡,两家是一家种高粱,一家开烧锅。开烧锅的需求高粱,种高粱的需求烧锅买他的高粱,烧锅非高粱不成,高粱非烧锅不可,刚巧又赶上这两家的妇人,都要将近出产,以是就“指腹为亲”了。
这还是比较好的,另有更不客气的,一开口就说:
无管是谁家生了男孩子,谁家生了女孩子,只如果一男一女就规定他们是佳耦。倘使两家都生了男孩,都就不能勉强规定了。两家都生了女孩也是不能够规定的。
实在不对的,这井多么深,平白地你问一个男人,问他这井敢跳不敢跳,怕他也不敢的。而一个年青的女子竟敢了。上疆场不必然死,或许返来闹个一官半职的;但是跳井就很难不死,一跳就多数跳死了。
来了以后,这些车马,就一齐停在沙岸上,马匹在草包上吃着草,骡子到河里去喝水。车子上都搭席棚,仿佛藐视台似的,摆列在戏台的远处。那车子带来了他们的百口,从祖母到孙子媳,长幼三辈。他们离着戏台二三十丈远,听是甚么也听不见的,看也很丢脸到甚么,也不过是大红大绿的,在戏台上跑着圈子,头上戴着奇特的帽子,身上穿戴奇特的衣裳,谁晓得那些人都是干甚么的。有的看了三天大戏台子,而连一场的戏名字也都叫不出来。回到乡间去,他也跟着人家说长道短的,偶尔人家问了他说的是哪出戏,他竟瞪了眼睛,说不出来了。
老太太固然不穿甚么带色彩的衣裳,但也个个整齐,大家利落,手拿长烟袋,头上撇着大扁方。慈爱,温静。
至于那受了东西的,也是不会说甚么,连声伸谢也不说,就收下了。也有的略微推让了一下,也就收下了。
如果做母亲的同时把几个女儿都接来了,那她们的相遇,真仿佛已经隔了三十年了。相见之下,真是不知从何提及,羞羞惭惭,欲言又止,刚一开口又感觉不美意义,过了一刻工夫,耳脸都建议烧来,因而相对无语,心中又喜又悲。过了一袋烟的工夫,等那往上冲的血流落了下去,相互都逃出了那种昏昏恍恍的境地,这才来找几句不相干的话来开首;或是:
天然那老太太在理,她一开口就骂了人。但是一闹到厥后,谁是谁非也就看不出来了。
……
以是一些乡间的人也都来了,赶着几套马的大车,赶着老牛车,赶着花轮子,赶着小车子,小车子上边驾着大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