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
庙会一过,家家户户就都有一个不倒翁,离城远至十八里路的,也都买了一个归去。回到家里,摆在迎门的向口,使别人一过眼就瞥见了,他家的确有一个不倒翁。不差,这证明逛庙会的时节他家并没有后进,的确是去逛过了。
这庙会的土名叫做“逛庙”,也是无分男女老幼都来逛的,但此中以女子最多。
这些盛举,都是为鬼而做的,并非为人而做的。至于人去看戏、逛庙,也不过是揩油借光的意义。
老爷庙有大泥像十多尊,不晓得哪个是老爷,都是威风凛冽、气势盖世的模样。有的泥像的手指尖都被攀了去,举着没有手指的手在那边站着,有的眼睛被挖了,像是个瞎子似的。有的泥像的脚指是被写了一大堆的字,那字不太高雅,不如何符合神的身份。仿佛是说泥像也该娶个老婆,不然他看了和尚去找小尼姑,他是要妒忌的。这字现在没有了,传说是如许。
以是每年庙会上必得有几个差人在收这些孩子。收了站在庙台上,等着他的家人来领。恰好这些孩子都很怯懦,张着嘴大哭,哭得实在不幸,满头满脸是汗。有的十二三岁了,也被丢了,问他家住在那里?他竟说不出以是然来,东指指,西划划,说是他家门口有一条小河沟,那河沟里边出虾米,就叫做“虾沟子”,或许他家那地名就叫“虾沟子”,听了令人莫名其妙。再问他这虾沟子离城多远,他便说:骑马要一顿饭的工夫可到,坐车要三顿饭的工夫可到。究竟离城多远,他没有说。问他姓甚么,他说他祖父叫史二,他父亲叫史成……
娘娘庙是在北大街上,老爷庙和娘娘庙离不了好远。那些烧香的人,固然说是求子求孙,是先该向娘娘来烧香的,但是人们都觉得阳间也是一样地重男轻女,以是不敢倒反天干。
跳大神有鬼,唱大戏是唱给龙王爷看的,七月十五放河灯,是把灯放给鬼,让他顶着个灯去脱生。四月十八也是烧香叩首地祭鬼。
两个庙都拜过了的人,就出来了,拥堵在街上。街上卖甚么玩具的都有,多数玩具都是适于几岁的小孩子玩的。泥做的泥公鸡,鸡尾巴上插着两根红鸡毛,一点也不像,但是令人看去,就比活的更都雅。家里有小孩子的不能不买。何况拿在嘴上一吹又会呜呜地响。买了泥公鸡,又瞥见了小泥人,小泥人的背上也有一个洞,这洞里边插着一根芦苇,一吹就响。那声音仿佛是诉怨似的,不太好听,但是孩子们都喜好,做母亲的也必然要买。其他的如卖叫子的,卖小笛子的,卖线胡蝶的,卖不倒翁的,此中尤以不倒翁最闻名,也最为讲究,家家都买,有钱的买大的,没有钱的,买个小的。
幸而戏台上的伶人总算沉着,不为所动,还在那边阿拉阿拉地唱。过了一个时候,那打得热烈的也究竟安静了。
小大姐,去逛庙,
狮子、龙灯、旱船……等等,仿佛也跟祭鬼似的,花腔庞大,一时说不清楚。
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这也是为着神鬼,而不是为着人的。
比方女子去拜过了娘娘庙,也不过向娘娘讨子讨孙。讨完了就出来了,其他的并没有甚么尊敬的意义。感觉子孙娘娘也不过是个浅显的女子罢了,只是她的孩子多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