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菩提!我回想起我在修行忍辱波罗蜜的五百世中,在当时,内心也无我、人、众生、寿者四相称的固执,以是能慈悲忍辱,不生瞋恨。以是,须菩提!菩萨应当捨离统统妄相,发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不该该住于色尘上生心,也不该该住于声、香、味、触、法等诸尘上生心,该当无所固执而生清淨心。如果心有所住,便会随境而迷,就没法无住而生其心了。以是佛陀说:菩萨不该该有任何事相上的固执,而行布施。
「佛陀!我本日能够亲闻佛陀讲这部典范,能够信解受持,这并不是难事,如果到了末法期间,最后五百年,如果有众生,在当时听闻这奥妙经义,而能够信心清淨信受奉持,这小我便是世上第一罕见的人。为甚么呢?因为此人已顿悟真空之理,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别离了。为甚么呢?因为这四相本非实在,如果能离这些虚妄分别的幻相,那么,就没有我、人、众生、寿者等四相的固执了。为甚么呢?阔别统统虚妄之相,便与佛无异,而能够称之为佛了。」
信解:
义,便是「离相无住,妙有不有」的义理,如经文中「即非……」等;趣,便是「般若妙用,真空不空」的旨趣,如「是名……」、「是名……」等。
无实无虚: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统统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该住色生心,不该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该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好处统统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讲统统诸相便是非相,又说统统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又念畴昔于五百世作忍辱神仙,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又云瞋恚,为三毒之一。对于苦与产生苦的事物,讨厌憎恚,谓之瞋。能使身心热恼,起诸恶业。
「须菩提!将来之时,如果有善男人、善女人,能从这部经信受推行、讽诵受持,即为如来以佛的聪明,悉知悉闻悉见此人,成绩无量无边无尽的功德。」
佛陀见须菩提已深解义趣,便为他印可道:「很好!很好!如果有人听闻这部经,而对于般若空理能够不惊奇、不可骇、不生害怕,该当晓得,此人是非常甚为罕见可贵的。为甚么呢?须菩提!因为他了悟了如来所说的第一波罗蜜,即不是第一波罗蜜,因六波罗蜜性皆划一,无凹凸次第,并没有所谓的第一波罗蜜。五波罗蜜,皆以般若为导,若无般若,就如人无眼,以是,第一波罗蜜只是便利的化名罢了。
这时候,须菩提听闻了这部经的妙义,深深的了悟金刚经的义理旨趣,感激涕零地向佛陀顶礼讚歎,并叨教佛陀说道:「世上罕见的佛陀!佛陀所说的甚深奥妙的典范,是我证得阿罗汉果,获得慧眼以来,还未曾听闻到的。佛陀!如果有人听闻了这经法,而能信心清淨,那么,他便有了悟实相的聪明,该当晓得此人已经成绩了第一罕见的功德。佛陀!实相便是非统统相,以是如来讲以非统统相之秘闻,不执求、不住着,即名为实相。
第一波罗蜜: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哀号而白佛言:「罕见!世尊!佛说如是甚深典范,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淨,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绩第一罕见功德*。世尊!是实相者,便是非相,是故如来讲名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