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帝汉安元年(142年),张陵开端在巴蜀一带行医传道,百姓师从者甚多。张陵身后,其子张衡继之;张衡死,其子张鲁仍传其道。世称“三张”,道内则称“三师”,即“天师”张陵、“嗣师”张衡、“系师”张鲁。颠末他们祖孙三代的苦心运营,正一道逐步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教义、典礼、方术及构造轨制。按《正一经》云:太上亲授天师,《太玄经》有二百七十卷,推检是汉安元年七月得於此经,尔来传世,乃至本日也。正一者,真一为宗,太上所说。《正一经》云:正一徧陈三乘。又云:天师自云,我受太上老君教以新出道法。王长虑后代改易师法,故撰传录文,名为正一,新出之仪,四十二卷。
杜子恭身后,其弟子琅琊人孙泰继为道首。安帝隆安三年(399年)十月,孙泰的侄子孙恩操纵司马元显征发“乐属”引发八郡骚动之机,率众叛逆。元兴元年(402年),孙恩败北,与其部下数百人投海而死。其妹夫卢循带领义兵余部,转战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对峙斗争近10年。义熙七年(411年),卢循在交州败北,亦投水而死。这是玄门策划的最大也是最后一次农夫叛逆。此次叛逆,插手的大众稀有十万,用时13年,纵横千里,给腐朽的江南世家豪族权势以沉重的打击,加快了东晋王朝的灭亡。
自此,寇谦之以“国师”的身份,到处游说,自以为跻身朝廷,给玄门争职位的机会己经到来。
“先生无妨一试,不可就算了。”成公兴姑息着说。
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寇谦之在嵩山少室石室饰辞太上老君在神仙玉女拥戴,百灵导从之下,来临嵩山,奉告谦之说:“往岁,嵩山山神上奏天曹,称自从天师张道陵去后,地上修道的人无所师授。今有嵩山羽士寇谦之立品直理,行合天然,堪处师位。吾故来授汝天师之位,赐《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即《老君音诵戒经》)。汝宣吾新科,请整玄门,撤除三张伪法、租未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服食闭炼。”
寇谦之不甘闲住,他四周探听能和天子靠近的人,终究找到了一个得力的支撑者,那就是太武帝的左光禄大夫,闻名大儒白马公崔浩。
二嵩山修道三十年托神降授天师位
太武帝还命令,为寇谦之师徒劳在都城东南(意味嵩山)修建了五层高的道坛,遵其新经之制,取名“玄都坛”。住羽士一百二十人,朝廷供应衣食。羽士、道徒每日“斋肃祈请,六时礼拜”,每月停止一次“厨会”,稀有千人插手,用度有国度供应。
寇谦之在宫中辟谷不***神奕奕;扶乩请神,天相多多;画符镇灾,希冀承平;讲经论道,施术弘教,深得太武帝的正视。
但是,封建统治阶层是决不答应农夫阶层有这么一块乐土存在的。献帝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在弹压了黄巾余部以后,亲率20万雄师打击汉中。张鲁在阳平关防地被破后,自知力不能敌,遂率众降曹,今后张鲁政权不复存在。但是,因为张鲁的降曹,玄门传人及其徒众并没有遭到多大侵害,得以保存气力,持续在官方处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