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明史·袁崇焕传》引述他的奏章:“陛下以关表里分责二臣。用辽人守辽土,且守且战,且筑且屯。屯种所入,可渐减海运。大抵坚壁清野觉得体,乘间击瑕觉得用。战虽不敷,守则不足。守既不足,战无不敷。顾英勇图敌,敌必雠,奋迅建功,众必忌。任劳则必召怨,蒙罪始可有功。怨不深则劳不着,罪不大则功不成。谤书盈箧,毁言日至,自古已然,惟圣明与廷臣始终之。”

[53]“七大恨”:1、明朝殛毙金人的二祖;2、包庇金人的仇敌哈达;3、越界出兵,助金人的世仇叶赫抗金;4、明人越界,金人按照誓约杀了,明朝讹诈金方交出十人来杀死,以资抨击;5、明朝形成老女再醮;6、移置界碑,掠取金国的人参、貂皮;7、听信叶赫,写信来唾骂轻渎。

[41]据计六奇《明季北略》中引宁远围城时在鼓楼前开店的一名花椒贩子所述。

[50]何柄棣:The Ladder of Success in Imperial China,Aspects of Social Mobility,1368-1911一书中,以为明初人丁六千五百万,到明末时已涨了一倍以上。

[66]袁崇焕的奏章中说:“十年来,尽天下之兵,何尝敢与奴合马比武,即臣客岁,亦自城上而下攻。自今始一刀一枪,下而冒死,不顾夷之凶恶剽悍。臣复凭堞大喊,分路进追。诸军仇恨,誓一战以挫此贼。此皆将军满桂之功居多。”

[49]清《太宗实录》卷三:天聪元年,“时国中大饥,斗米价银八两,人有相食者。国中银两虽多,无外贸易,是以银贱而诸物腾贵。良马,银三百两。牛一,银百两。蟒缎一,银百五十两。布匹一,银九两。盗贼繁兴,盗窃牛马,或行劫杀。因而诸臣入奏曰:盗贼若不按律严惩,恐不能止息。上恻然,谕曰:今岁国中因年饥乏食,致民不得已而为盗耳。缉获者,鞭而释之可也。遂命令,是岁谳狱,姑从宽典。仍大发帑金,散赈饥民。”皇太极宽待因饥饿而为盗的百姓,与崇祯催促部将“期限破贼、杀贼建功”的政策恰正相反。

[39]据日人稻叶君山《清朝全史》中所引述朝鲜使者当时在宁远城头的目睹记。

[38]《清太祖实录》卷十。

[60]厥后皇太极在写给祖大寿的信中(当时袁崇焕已死),曾说:“尔国君臣,惟以宋朝故事为鉴,亦无一言复我。然尔明主非宋之苗裔,朕亦非金之子孙。彼一时,此一时,天时民气,各有分歧。尔大国岂无聪明之时流,何不能因时制宜乎?”实在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一向自认是金的子孙,他为了乞降,连祖宗也不认了。

[65]袁崇焕〈山海关送季弟南还〉:“公车犹记昔年情,万里从我塞上征。牧圉此时犹捍御,驰驱何日慰升平?由来和睦钟吾辈,肯把须眉负此生?去住安危俱莫问,燕然曾勒前人名。”“弟兄于汝倍关情,这天临歧感慨生。磊落丈夫谁好剑?牢骚男人尔能兵。才堪逐电三驱捷,身上飞鹏一羽轻。行矣乡邦重尽力,莫耽疏懒堕时名。”此中“磊落丈夫谁好剑?牢骚男人尔能兵”两句,写出了他两兄弟豪放的脾气,就诗而论,也是豪放的好诗。

推荐阅读: 灵异怪谈     狂医战神     悍妇当家:宠妻狂魔山里汉     天命魔祖     撕心烈爱:周少请克制     我曾爱你如生命     我的尤物老板娘     前夫,我们已经离婚     穿越之农妇医娘     小姐姐的近身高手     我的女神大佬     丐帮创业史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