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氾论训》:“叔孙敖三去令尹而无忧色,享福禄不能累也;荆亻次非两蛟夹绕其船而志不动,怪物不能惊也。圣民气平志易,精力内守,物莫足以惑之。夫醉者俯入城门,觉得七尺之闺也;超江、淮,觉得平常之沟也;酒浊其神也。怯者夜见立表,觉得鬼也;见寝石,觉得虎也;惧掩其气也。又况无六合之怪物乎?夫雌雄相接,阴阳相薄,羽者为雏,毛者为驹犊,柔者为皮肉,坚者为齿角,人弗怪也。水生蠬蜄,山生金玉,人弗怪也。老槐生火,久血为磷,人弗怪也。山出枭阳,水生罔象,木生毕方,井生坟羊,人怪之,闻见鲜而识物浅也。天下之怪物,贤人之所独见;短长之反覆,知者之所独明达也;同异怀疑者,世俗之所眩惑也。”《淮南子》「木生毕方」是受五行思惟的影响而至,意即木生火。因毕方为火鸟故用毕方代火,非指毕方生于木。
传说,麒麟是姬氏(周天子脉)的祖神(先人神),源自黄帝祖神应龙,是应龙血脉的首要分支之一,有诗云:“麒麟踏祥云,人间百难消。”次说一是麒麟与麒麟先人能够治病消灾,二说能够踏云而行。“
至于“栖息在昆仑山,浑身乌黑,有翼”等皆为先人诬捏,不成信。
《骈雅》:“毕方,兆火鸟也。”凤即为神,也是灾害的意味。
据考据“西狩获麟”产生在周敬王九年(春秋鲁哀公十四年),而孔子的《春秋》一书,也恰幸亏这一年脱稿,这时孔子已71岁,今后不再著书。这就充分证了然至今仍在巨野传播的“孔子获麟遗言”的故事是实在的。孔子获麟遗言,从客观上讲,是年纪大了精力不佳。但从主观上讲,感麟而忧也是个首要启事。传说在公元前551年(鲁哀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的母亲颜徵在怀了孕,祷告于尼丘山,遇一麒麟而生孔子,因孔子出世时,头顶长得有点像尼丘山,帮取名孔丘字仲尼。孔子遇麟而生,又见麟死,他以为是个不祥之兆,当即挥笔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当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因为孔子感麟而忧,再加他独一的爱子孔鲤的早逝,使他难过极了,终究在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与世长辞了。孔子身后,获麟遗言的故事广为传播。唐朝大墨客李白《古风诗》中就有“希圣如有立,遗言于获麟”的诗句。
4、獬豸:
《山海经·外洋南经》:“毕方鸟在其东,青水西,其为鸟人面一脚。一曰在二八神东。”译文:毕方鸟在它的东面,在青水的西面,这类鸟长着一副人的面孔倒是一只脚。另一种说法以为毕方鸟在二八神人的东面。
“廌”有三名:一曰獬豸(谢志音);二曰独角兽;三曰神羊。各种史籍都指出,獬豸是一种能辨曲直的神兽。汉朝学者杨孚在其专著《异物志》中,对“獬豸”特性的概括最有代表性:“性别曲直。见人斗,触不直者。闻人争,咋(ze音责,咬、啃的意义)不正者。”意义是说,獬豸能别曲直,见到有人相斗,它会用锋利之角触去理曲之人;听到有人相争,它会用嘴咬挑起是非的一方。
夔(kuí)是当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条腿的怪物。
“西狩获麟”闻名天下,一些州、县、乡、村地名如唐朝的麟州,巨野以东的JX县巨野城东的获麟保(乡)、获麟集等,都以此定名。麒麟降世,无人识晓,却被“怪而杀之”。孔子怜惜不已,遐想到本身平生怀才不遇,触景生悲,为麒麟写下了挽歌:“唐虞世兮麟凤游,今非当时来何求,麟兮麟兮我心忧”。自此遗言,不再著书。麒麟冢也正因奇特的文明内涵成为一方名胜,历代文人骚客临其境觅圣迹,或歌颂,或慨叹,发思古之幽情,咏不朽之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