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仍旧不放心,揣摩着回了家,便修书一封送去玉沧,好体味些许环境。
郑氏住在西屋,她本年已年逾四十,风俗夙起,每日卯时便于屋内习字,待得用过早餐,便手不释卷,话很少,亦少叮咛,但府里高低都怕她。
谨姝在内里愣了下, 蓦地骇怪地掀帘去瞧,李偃正勒马于马车前, 那马打着清脆的喷鼻, 方才应是跑得太急,李偃安抚它半晌,翻身下来, 目光锁在她身上, 深瞧了她一眼,“到孤这边来。”
谨姝走后,郑鸣凰亦去拜见了母亲,她惶惑地伏地膜拜,“母亲息怒,女儿无能,未能入得王上的眼。”
稚栎忙低头,“服膺小夫人教诲。”
随她身后的稚栎摆布看无人,不由微微拍了拍胸口,“那郑夫人,真真可骇。怪不得教出郑小娘子那样的女儿。我观二人,倒是一等一的类似。郑夫人倒似还更可怖些。”
这会儿她未习字,坐于高榻之上,微微闭目捻着佛珠,等待李偃这位新娶的妻。
谨姝出了西屋,亦有些莫名,这位嫂夫人,看起来不像是喜好她,但也仿佛不像是讨厌。
但她内心实在有些忐忑,如果郑氏意欲将本身的养女嫁与李偃,而她占了李偃的妻位,郑氏会否对她怀着成见?
此一句,看似恭谦,实则含威带摄。
郑氏忽地砸了下桌案,怒道:“好大的胆量!”
谨姝却未想那么多,只是心神有些不宁,虽则这一世李偃娶了她,亦未攻打玉沧,但她总感觉好似统统都还在往一种既定的方向在行进着。
府里保卫亲身出城来迎,因着主公前几日来了信,家里亦知添了小夫人,故而殷切地叫了几个轿夫及仆妇,换了软轿过来恭候,谨姝上马车,一行人便拜,“见小夫人安。”
是以他突但是归, 她心下欣喜, 难以言表。
这是前一世里,她如浮萍般流落了半生后最深切的自我检验。
很久,一个老妪方过来收走了礼,郑氏淡声说了句,“起吧!”那声音,调子低缓,暗含严肃,叫民气生畏敬。
谨姝双脚落了地,手仍抓在他的肩臂, 顾不得旁人在侧, 孔殷问他, “夫君怎又返来了?”
旁人亦不敢抬眼去瞧主上,但谨姝还是羞得满面通红,但却不悔,端倪倔强地直勾勾盯着他。
本来得知她走了,她内心切当是失落的,但亦知他是要做大事之人,怎会拘于后代情长。故也未胡想他会特地来于本身告别。
谨姝点点头,“我记下了。夫君莫要自大,东胡的铁骑勇猛非常,你且多加谨慎。阿狸日日盼着夫君。”她踮脚,悄悄亲了他的下颌。
李偃翻身上马,未再转头,纵马疾奔而去。
不是不欣喜的。
谨姝蹙眉横了她一眼,“才几日,又忘了?莫多话。”
叫稚栎把早备好的礼拿出来,捧着去拜了郑夫人。
这时郑氏又开了口,“我李家之人,皆虎狼之辈,你我虽女流之辈,亦需不时警省本身,莫行软弱之事。你本日既已拜过我了,今后便不必日日来存候,我虽为长嫂,却不敢托大。我观你端倪当中皆聪明之相,亦一身正气,来日定能好好帮手崇安,如此我便放心了。今后你既嫁入府,我年事渐长,身材亦不甚好,很多田产庄子的事,你便分担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