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龙兴华夏 > 第一百四十三章 指点人物

我的书架

“复兴何时到来,以目下情势观之,实难预卜。然天生我辈异于流俗者,就在于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知难而进,乃至知其不成为而强为之。数十年来,我知办事之难,在民气不正,民风不厚,而君子心厚民风,其始实赖一二人默运于渊深微莫当中,而厥先人亦为之和,天亦为之应。我与少荃,恰是属于这一二人之列。我力求先正己身,同时亦大力拔荐人才,将他们当作种子,等候他们着花成果,实现天下应和的局面。可惜此事办得并不胜利,而后尚须少荃不时自发,一身处天下榜样的职位,并且还要多多培植人才,援引好官,到了普天之下都来应和的时候,民风天然窜改,复兴当可到来。这便是我要与少荃说的第二句。”

“恩师切莫如此说,”李鸿章心头酸楚,但还是欣喜曾国藩道,“方今国事初定,洋务正兴,恩师正可见复兴之世到来……”

说到人才,李鸿章一贯最服曾国藩的知人善任,因而趁机问:“恩师,门生经历有限,又常带兵兵戈,得空穷究,对当今一些首要人物都乏真知灼见。恩师向以识人精微著称,是否可将他们略加批评,以便门生心中稀有?”

“湘淮军不反世俗成法,则不成成事;湘淮军一反成法,则又贻下无穷后患。有人说,将启唐之藩镇、晋之八王之先声,非危言耸听,实见微知著也。我生性顾虑甚多,慑于各种压力,同治三年江宁光复后,强行大撤湘军,虽一时免除了很多口舌,但毕竟贫乏远见,后之捻乱幸赖少荃淮军以成大功。少荃气度恢廓,近年来不但不撤淮军。反而大量用洋枪洋炮设备,成为当今天下第一劲旅。对于此事,朝野群情颇多,乃至有人以董卓、曹操视之,疑有非常之举。”

“本日如果他也在,就好了……”曾国藩感喟道,“只是我怕是挺不到他返来了……”

“门生服膺。”李鸿章道。

“少荃,你可晓得,是这时势,把你我师徒绑到了一起,塞进了一条船里。”

“这便是左季高!”曾国藩笑道,“这类话,也只要他说得出。左季高的骂野生夫可谓登峰造极,言官所不及也。一是一针见血,毫不包涵,二是得理不饶人,喋喋不休。咸丰七年,我因父丧离营,其在骆秉章幕中,肆口诽谤,一时哗然和之。我平生以诚自傲,其乃罪我欺君,时至本日,此心仍不免耿耿。”

“请恩师放心,只要门生一息尚存,这一点必然谨守不渝!”李鸿章语气果断地表示。他没有保君卫国的激烈崇高任务感,也并非有保护湘淮军废除世俗文法战果的深远熟谙,他只要一个明白的观点:乱世当中手里的刀把子不能松,这是统统赖以存在的根本。不过,曾国藩的这些话也给他以启迪,他此后能够保君卫国的清脆标语来从多方面进步淮军的战役力,而一旦淮军真的成了天下独一无二的劲旅,便任是那个也不敢说撤消一类的混帐话了!

天空上的裂云垂垂缝合,暖和光辉的夏季又被阴霾所袒护,都丽堂皇的直隶总督衙门重新变成一幅灰蒙蒙的水墨画卷。李鸿章感遭到胸口有点堵塞,身上添了一分寒意。他寂然答道:“这些年来,门生跟随恩师身后做了一点事,虽是时势所促进,但恩师奖掖提携之大恩,门生岂能斯须淡忘!”

推荐阅读: 我的武功带特效     修仙八年,下山回归即无敌     女主怎么不按套路走,开始倒追反派了     福德天官     萧破天楚雨馨     师姐凶猛     快穿:拯救病娇反派计划     王的惊世废柴妃     甜婚蜜令:权少宠妻超给力     乡野小地主     步步成婚:我的老公是死神     科举让我富贵荣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