④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①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门生,但《史记・仲尼弟子传记》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门生。
①君子:这个词一向贯穿于本段始终,是以这里该当有一个断句。
【原文】
【注释】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题目,本章再次提及这个题目。孔子要求弟子们起首要努力于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培养杰出的品德看法和品德行为,如果另有闲暇时候和余力,则用以学习当代文籍,增加文明知识。这表白,孔子的教诲是以品德教诲为中间,重在培养门生的德行涵养,而对于书籍知识的学习,则摆在第二位。
③夫子:这是当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能够获得这一称呼。孔子曾担负过鲁国的司寇,以是他的门生们称他为“夫子”。厥后,是以而因循以称呼教员。《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门生对他的称呼。
②重:持重、矜持。
①慎终:人死为终。这里指父母的归天。旧注曰:慎终者丧尽其哀。
【评析】
④致其身:致,意为“献纳”、“极力”。这是说把生命奉献给君主。
【原文】
【译文】
1.10 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子③至因而邦④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⑤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⑥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⑦异乎人之求之与?”
【评析】
1.9 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民德归厚矣。”
【评析】
儒家正视孝的品德,是因为孝是忠的根本,一个不能对父母尽孝的人,他是不成能为国尽忠的。以是忠是孝的延长和外化。关于忠、孝的品德看法,在《论语》书中经常呈现,表白儒家非常正视忠孝等伦理品德看法,但愿把人们塑形成有教养的忠孝分身的君子。这是与春秋期间宗法轨制相互适应的。只要做到忠与孝,那么,社会与家庭便能够获得安宁。
【评析】
【译文】
1.11 子曰:“父在,观其①志;父没,观其行②;三年③无改于父之道④,可谓孝矣。”
④邦:指当时盘据的诸侯国度。
⑤抑:表示挑选的白话连词,有“还是”的意义。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敬父母;出门在外,要顺服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笃可托,寡言少语,要遍及地去爱世人,靠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如许躬行实际以后,还不足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②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门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以为他能够做大国的宰相。据《史记》记录,子贡在卫国做了贩子,家有财产令媛,成了驰名的贸易家。
⑥温、良、恭、俭、让:就字面了解即为:和顺、仁慈、恭敬、简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1.8 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主忠信④。无⑤友不如己者⑥;过⑦则勿惮⑧改。”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父母的归天,回想长远的先人,天然会导致老百姓日趋忠诚诚恳了。”
【原文】
②追远:远指先人。旧注曰:追远者祭尽其敬。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