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本章与前章都是谈鲁国当政者违“礼”的事件。对于这些越礼犯上的行动,孔子表示得极其气愤,天子有天子之礼,诸侯有诸侯之礼,各守各的礼,才气够使天下安宁。是以,“礼”,是孔子政治思惟体系中的首要范围。
②绘过后素:绘,画。素,白底。
②灌:禘礼中第一次献酒。
【评析】
②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义。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据《周礼》规定,只要周天子才气够利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
③吾不欲观之矣:我不肯意看了。
祭奠泰山是天子和诸侯的擅权,季孙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竟然也去祭奠泰山,以是孔子以为这是“僭礼”行动。此章还是议论礼的题目。
①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
【本篇引语】
孔子说:“一小我没有仁德,他如何能实施礼呢?一小我没有仁德,他如何能应用乐呢?”
【译文】
本章记录了鲁人林放向孔子问礼的对话。他问的是:礼的底子究竟是甚么。孔子在这里仿佛没有正面答复他的题目,但细心揣摩,孔子还是明白解答了礼之底子的题目。这就是,礼节典礼只是表达礼的一种情势,但底子不在情势而在内心。不能只逗留在大要典礼上,更首要的是要从内心和豪情上体悟礼的底子,合适礼的要求。
【译文】
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①乎!揖②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③女:同汝,你。
③起予者商也:起,开导。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③宋:春秋时国名,是商汤的后嗣,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结束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厉静穆地在那边主祭。’如许的意义,如何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②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生于公元前522年,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29岁。当时是季氏的家臣,以是孔子责备他。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敷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敷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因为笔墨质料和熟谙夏礼和殷礼的人不敷的原因。如果充足的话,我便能够获得证了然。”
【原文】
这一段话表白两个题目。孔子对夏商周朝的礼节轨制等非常熟谙,他但愿人们都能恪守礼的标准,可惜当时僭礼的人实在太多了。其次,他以为对夏商周之礼的申明,要靠充足的汗青文籍贤人来证明,也反应了他对知识的务实态度。
③相维辟公,天子穆穆:《雍》诗中的两句。相,助。维,语助词,偶然义。辟公,指诸侯。穆穆:寂静厉穆。
3.10 子曰:“禘①自既灌②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③。”
【评析】
【译文】
【评析】
⑤林放:见本篇第4章之注。
【注释】
子夏问孔子:“‘笑得真都雅啊,斑斓的眼睛真敞亮啊,用素粉来打扮啊。’这几句话是甚么意义呢?”孔子说:“这是说先有白底然后画画。”子夏又问:“那么,是不是说礼也是后起的事呢?”孔子说:“商,你真是能开导我的人,现在能够同你会商《诗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