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也!”
“小郎君,婢子来!”
“嗯?!”
大兄?
刘浓苦笑换作洒然一笑,轻撩袍摆,按膝而起,昂首打量天时,尚未至中午。
“虎子,此言差矣!”
谢据满不在乎的绕至亭中,从胖谢万的案上捉了枚青果,噶崩咬了一口,随后歪着身子斜靠亭柱,笑道:“贤人云:以瓦注者,巧;以钩注者,惮;以金注者,昏!我劝大兄莫赌,奉告于阿父,有何错焉?倒是颜道兄,汝亦是注金之人,莫非昏昏?”
谢万大呼,谢真石冷哼。
“哈哈!”
墨璃悄悄瞥了一眼绿萝,轻身跪在另一侧,心道:若再不收敛,我要不要奉告碎湖阿姐呢……
“啊……”
院墙另一面。
谢真石眼睛眨啊眨,歪着脑袋想了想,亦不知想起甚,笔端一挑,指向正襟端坐的谢恒,淡声道:“恒弟,汝可辩之!”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软软糯糯的童声飘院而出,为这醇静的凌晨凭添几分活泼。
三人轻身而出水庄,因离得不远,便未乘牛车,徒步前去。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也无风雨也无情!果然好诗!”
开朗的笑声则由月洞别传来,笑声尚未落地,鱼贯行进一大群人。抢先一报酬中年儒者,面相颇是严肃,蓄着三寸短须,恰是谢裒谢幼儒;其身侧是会稽学馆同僚沛郡刘璠刘真佑,身着锦衣华服。在二人身后,则跟着三个少年郎君:谢据、谢尚、袁耽,两个世家女郎:袁女皇、袁女正。谢、袁两家交好已近百年,代代联婚不断,而他们刚自内行游山川而归!
三民气机各别。
待二人相携而去,谢真石悄悄松得一口气,款款向袁耽一个万福,随后便飘向袁氏姐妹。她们早已熟谙,格格笑着往水庄深处雍容行去,身后跟着一大窜女婢。
刘浓展开眼睛,缓缓回顾。
稍徐。
褚裒、孙盛见其应允,俱是面色一喜,抚掌催其快行。皆是少年郎君,如何不知酒坊为何地?其间美色美食美酒、雅人雅事不断。议论时,尽皆兴趣勃勃,特别是孙盛,其尚未见地过……
“到底何诗?”
谢据“噗”的一声吐出口中果核,慢声笑道:“颜道定是去找大兄与恒氏子也,果然昏矣!怪道乎王公成心荐其为司徒府参军,其尚不肯往,反言想学朱中郎、陶龙骧!朱中郎浴血厮杀于益州,陶龙骧挞伐于蛮夷,岂是大家皆可学得的?”
“啊!!”
“是,阿姐!”
谢尚笑道:“二哥所言甚是!然,若昏之率真,便亦昏昏矣!”说着,转过甚,固执狼毫指向劈面三个小小郎君,沉声道:“嗯,《庄》、《老》对释,汝等便此为论!何人先来?”
谢据踏前一步,扬着英挺的眉,笑道:“阿父,大兄定与恒氏子同在矣!”
刘浓蓦地回神,瞅了瞅高高的白墙,摇了点头,随后洒然一笑,大步踏向院中。矮案、苇席皆已置好,绿萝正跪在席中点芥香,见欲燃未燃,便鼓着腮悄悄吹。
谢万瞪了一眼谢安,慢吞吞的大声道:“仲氏仁只,其心塞渊,皆因胸中有物!粽子三只,其嘴塞焉,亦因胸中需有物!食之,自有可物!”
谢真石喃喃而念,明眸若星斗愈来愈亮,逐次品得三遍,连赞不断,随后笑道:“谢过女皇让我得见此诗,到得夜时,我,或有回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