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李绮节不由得对周氏有些刮目相看,她本来觉得,周氏和便宜老爹李乙一样,也是个陈腐保守的老呆板——因为周氏对李大伯纳妾的事情实在过分上心了。明天李大伯已经明白回绝收用宝鹊,周氏没有光荣不说,竟然还怪李大伯不能体味她的良苦用心,把特特为李大伯备下的那半边西瓜送到李绮节房里去了。李绮节早晨吃了几瓣西瓜,临睡前又单独享用了一半脆甜的瓜瓤,夜里几次去屏风前面和铜丝箍的马桶亲热会晤,才会模恍惚糊听到朱娘子斥骂小沙弥的声音。
才刚想到杨家,就听屋外一阵窸窸窣窣的说话声,宝鹊悄悄叩响门扉:“太太,杨家人来了。“
而小沙弥,张家太爷临死之前为他取了名字叫张泰宣,叮嘱张家人务需求把他当作张家的孩子一样对待,好好将他养大成人。十八娘的哥哥当时承诺得好好的,太爷一闭眼,他就让人把张泰宣送到西山的寺庙里去,寒冬腊月天,只给张泰宣穿一件粗葛布小褂子,婆子把他送给寺庙里的知客僧时,他连气味都微了。
周氏眼波流转,目光在李绮节身上打了个转儿,绣针停在喜鹊的羽翅上,慎重道:“村里的张老太爷是十八娘的隔房叔叔,他们张家人早把十八娘逐出宗族了,村里人顾忌张家人的脸面,也都假装不记得十八娘。三娘,今后在张家人面前,特别是张大少奶奶跟前,千万不要提起十八娘。“
老董叔和董娘子是凭借杨家度日的一对老仆,往年杨往李家送节礼,都是这对老佳耦上门。传闻老董叔也是李家的远亲,因为获咎了县里的大户,怕担干系,甘愿卖身给杨举人当奴婢,以求庇护。
李绮节坐在罗汉榻前的小杌子上,伸着一双粉腻巴掌,帮周氏按着直身衣袖的窄边,内心大略预算了一下年份:现在是永乐二十年,杨小郎是十八年前没的,而小沙弥看起来倒是十三四岁的年纪,以是说,小沙弥不是杨小郎的遗腹子。婶婶仿佛问他是不是姓张?小沙弥为甚么是跟着母亲张十八娘姓的?
周氏细心察看着李绮节的每一个纤细行动和神采,发明她诘问张泰宣的来源,仿佛真的只是出于猎奇罢了,悄悄松了口气:杨天保那边刚出了幺蛾子,三娘可不能再出岔子了!
李绮节听得咋舌,现在是永乐年间,朝廷推行与民歇息,应当还处在鼓励人丁生养的阶段,乡里人竟然逼迫女子为夫守节?莫非程朱理学已经影响到偏僻的瑶江县了?
周氏嘲笑一声:“十八娘年纪悄悄的,让她给杨小郎守一辈子的寡,就是张家肯,我这个外人都舍不得!“
“十八姨现在在哪儿?“
李绮节双眉微挑,又是一个杨家小郎君,既能被称作杨大官人,不必说,必定是杨天保的某位长辈。瑶江县里姓杨的人家,一大半都和杨天保连着亲。高大姐为此非常高傲,曾说杨家固然没有首富金家敷裕,但人丁畅旺,后辈出息,又出了一个光宗耀祖的孟县令,县里的第一大氏族,非他们杨家莫属。
李绮节明白周氏的企图,天然不会得寸进尺,诡计靠近张家和张泰宣,固然那惊鸿一瞥实在震慑民气。
李绮节听出周氏话音里对张十八娘的怜悯,内心有些惊奇:张十八娘不肯为丈夫守节,厥后又无媒苟合,和陌生外男生下小沙弥,在这个年代,能够说是大逆不道的惊世之举,能够会受万人唾骂的。按理来讲,周氏应当很讨厌十八娘才对,可看周氏脸上的神情,对十八娘没有一丝鄙夷,有的,只是对十八娘的顾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