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徐北游和张无病这两个名流大儒眼中的“粗蛮武夫”,理所当然地对这些所谓的论道并不感兴趣,也没有附庸风雅的设法,就算没有赶上也不感觉绝望。
张无病感慨道:“谢公义最喜好这类名流集会,大郑年间,坐而论道还不是在大报恩寺停止,而是在江州琳琅府的圆觉寺,简文二年的圆觉寺论道,先帝结识了谢公义,也就是在谢公义和杜明师两人的鼓励策应下,先帝才决定挥军入蜀。”
两人站在大报恩寺的门前昂首望去,只见得寺门紧闭,几名看上去非常不俗气的知客和尚摆列摆布,既然曲水流觞和坐而论道乃是江南地界的两大盛事,那天然不是随便甚么人都能插手,停止嘉会的这几日,大报恩寺凡是是回绝香客入寺礼佛,除了久负盛名的大儒名流,一些家世和名声都要稍差一点的士子,还要有寺中收回的请柬方可入内。并且现在已颠末端入场时候,按端方来讲就算有请柬也不能入内,除非是身份特别贵重之人,才气例外。
前一场曲水流觞多是青年士子退场,看重诗词小道,是年青人的舞台,长辈们只是旁观评鉴,并不亲身了局。每年都会有几个才子在这曲水流觞上以诗词一鸣惊人,从而广受追捧,名满江南,比之科举得中会元还要风景。从这点上来讲,大报恩寺的曲水流觞可谓是年青读书人的一条终南捷径。
就在他筹算回身拜别的时候,却听本身身边不远处传来一个朗朗声音,“儒法之争起于诸子百家期间,不但是尚法与尚礼之争,并且二者之争的底子在于对刑律之态度。儒家主张仁爱礼治,夸大从民气上动手行有教无类之事,以为刑法虽有恐吓之用,但是治本不治本,因为人们只是口服而心难服。因此儒家以为只要通过教养,把外在之行化为内涵之习,以品德替代刑法,即便没有刑法也能次序井然,这才是所谓大同。但是法家主张酷刑峻法、奖惩清楚,反对人治,实施法治,实在说到底还是一小我性本善和人道本恶的题目。”
待到新朝初立,天下承平已有五十年,近十几年来江南等富庶之地又重新文风大盛,江南高僧云集的大报恩寺更是成了很多文人雅士的集会地点,并且有两场牵动全部江南士林的盛事也选在大报恩寺停止。一场是三月初三的曲水流觞,另有一场就是蒲月初五的坐而论道。
张无病点头苦笑,“我此次之以是能等闲分开佛门,不得不说是朝廷出了大力,现在佛门到处仰仗朝廷,以是才不敢横加禁止,若没有朝廷,我这个把握佛门如此多奥妙的龙王又岂能等闲脱身而出?如果我执意出走,恐怕站在我面前的就是八部众的大梵天和帝释天。不过不管如何说,毕竟有些对不住当年那位引我入佛门避祸的老前辈,待会儿我去寻那位前辈,你就去听听名流们坐而论道好了。”
面前的这几位知客和尚,迎送来往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最是善于看人,此时恰是辩白来人的身份是否充足贵重。
张无病摇了点头,“不说这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了,我先去后寺塔林。”
徐北游和张无病来到大报恩寺的时候,坐而论道已经畴昔两天,最为引入谛视标陈朱两大学派的王霸义利之辩步入序幕,接下来是分量差上很多的儒法之辩,毕竟自从武帝免除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法两家已经定下主从名分,现在再辩也不过是细枝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