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至心下一叹,面前之人需求谅解的并非将他撞倒之人,而是他本身。他不肯宽恕别人的错,可这痛苦倒是要本身来接受。但他毕竟没有再劝,扳谈至此,他已经晓得他执念深重如丹之赤,亦知贰心性果断如石之坚,绝非旁人三言两语能够摆荡窜改。只是这般差异凡人的脾气,倒教他想起一名故交来。再细瞧他描述,脸孔安闲,隐现佛心一点,青眉平舒,掩却多少离思。
念真道:“小僧过午不食,何来打搅一说。施主若无其他事,可否再陪小僧吃一杯茶?”见他点头,念真又道,“小僧见施主执念深重,仿佛颇受其苦?”那人苦涩一笑,道:“何止颇受其苦,的确生不如死。”
麟泽元年秋,桓宗数有疾恙,以长乐殿清净故,常居之。
“小僧瞧着施主的眼睛,比浅显目盲者多了三分灵动,想来施主的眼疾乃后天所成,并非不能医治。”念真温声道,“小僧昔年曾在慈恩寺修行,熟谙一名医者,赤忱妙手,专治眼疾,在长安一带颇负盛名。如果施主信得太小僧,小僧可觉得施主引见。”
水到第二沸时,念真舀出一瓢水,以竹筷在热水中扭转搅动,又在热水中间放入茶叶,未几时,茶水势若奔涛溅沫,他立时将先前舀出的水缓缓倒入,以止其沸腾之势。待烹好茶,念真先用一个越州白瓷茶碗盛了一碗茶,送至那人面前道:“让施主久等了。”
老衲既未转头也未睁眼,只诵经声略停了停,缓缓道:“大雄宝殿里的施主口渴了,你且去给他烹一杯茶。”
念真一喝以后吃紧向前,是以方才的景象他看得清楚——那人实在并未将手伸向风炉,而是伸向了风炉侧旁处,他的喝声一起,那人被他吓了一跳,立时收回了手,便是这一罢手,才不谨慎打翻了风炉。
——《宁史·桓宗本纪》
那风炉乃是铜铸,内里另有未燃尽的炭火,一旦触及,必然皮焦肉烂!
他此次说的话多了些,念真听在耳中,不知为何竟感觉几分模糊的熟谙感,映下落日的一抹余晖,念真俄然发明他颧骨上有一道轻浅的疤痕,细如丝线,似有若无,若非他二人离得近,念真目力又极佳,定然很难发觉到。
寺院里种着一丛牡丹,乃洛阳白马寺相赠,现在虽只三月,却因江南暖和,已有半数开了花。似是闻到了花香,那人在花丛前驻了足,念真也随之留步,见他端倪间似有千言万语,前尘旧事如渺渺云烟,悉数从他眼底掠过。念真揣测着他是因为花香而立足,因而道:“这是从洛阳连根带土一起运来的牡丹,已经有很多株开了花。”
才到大雄宝殿外,便听到内里有低低的人语声,他站在檐下,看到师兄觉真与一陌生人跪于佛前,滂湃雨声中,模糊听到他们在诵念《往生咒》。师兄每念一句,那人也随之念一句,听起来像是初度诵经,陌生得很,可他身周笼着散不去的忧愁,令人一见便心生感喟。念真没有出声打搅,冷静地合十双手,念了一句佛号,便转去东偏殿诵经。
一个约莫而立之年的和尚走了出去,庄严的殿堂里燃着无数只长明灯,一名老衲正背对着他,于蒲草团上结跏趺坐,口中诵念着经文。和尚合十了双手,恭敬道:“师兄,你找我。”
二年十仲春己辰,月有食之。二日,赐孝义之家粟五斛,八十以上二斛,九十以上三斛,百岁加绢二匹,妇人是月以来产子者粟一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