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为回过甚笑道:“看你这副模样,还说甚么海上豪强都是饮十缸而不倒。再去做买卖,别人都不要你了。”
从师父房里出来,天已经全黑了。有为爬到山顶,向前山的寨子望去,一片火把把村庄照得莹莹橙红,一群人似在跳舞,阵阵歌声随风飘入耳内。晚风中夜莺的啼叫在淡淡的鼻箫声里给人几分难过。八年过得太快了。胤明初到时的景象尚历历在目。时过景未迁,人事已分歧。他这一去,不知何年可再相见。圆月如镜,持重地高挂天幕,一团清辉洒向海面。海那一边到底是甚么样有为不晓得,只在梦里设想过。他缓缓走回竹楼,在屋前垂手站立,直到米饭的味道缓缓飘出灶间,蒸龙虾的香气打断他的沉默。
丘胤明三两步从礁石上跳下来,先把划子推到岸边的一棵大树下,拴好后,从船里连续拿出几样东西。起首映入有为视线的是竹篓里几支刺眼的红珊瑚。有为赞叹道:“我编一个月的竹器也没这个换的钱多啊。”
丘胤明起家在榻前跪下道:“教员既出此言,我,便不推让了。教员多年点化教诲之恩,门生长生难忘。”
“好了。”上官鸿和声道:“你筹办何时解缆?”
上官鸿又道:“你成人已久,尚未有字。为师本日送你一字吧。叫承显。望你承令先慈之德才,昭显于世。”
“闭嘴。”丘胤明笑道:“都甚么时候的事了。”
人之初,性本善乎,性本恶乎,历世争说不休。吾皆不取。人之初,法天然。纯如白璧,何来善恶之分。知识之开,或得于父母,或取之目睹耳闻。而后获于师。是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既长成,向善趋恶,一念之源。能勿如履薄冰欤。
丘胤明内心一动,莫非……?他瞥见道长成心偶然的笑容,心下明白三分,也未几言。上官鸿看着面前这个年青人,模糊还是当年阿谁倔强老成的少年,不过现在变得更加沉着内敛了。又道:“胤明,有句话我还是要说。”
“哦。胤明在那里?”
有为整整衣衫,撩起竹帘,见道长神采宁静地盘膝于榻上。
却说丘胤明三两步跨进有为房中,不见其踪迹,模糊闻声灶间中有咳嗽声,便往厨下。只见有为正挽起袖子,一手拿着破葵扇,一手持木勺在烧饭,青烟满屋。
“他到珊瑚海去了。说是去采珍珠。现在快返来了吧。要不我去海边看看。”
藤床上一本《庄子》倒扣于枕边,床下堆着十几只大椰子,屋子中心的方桌上放着编了一半的竹篮。上官鸿会心一笑,徒儿的技术无师自通,越来越好。又见床上散落着一叠功课,便拿起翻阅,心中考虑,或许是该让他出世游历一番了。只是......一想到纯真天真的门徒,不免踌躇不决。
“你根底未实,尘凡十丈,艰巨险阻数之不尽,为师担忧你遭知名之罪。待些光阴,再令你出世游历如何?”
“胤明,你来得恰好。”有为忙着煽火,头也不回道:“这些扁豆拿去前面洗一下。”
古之贤者出世,皆心胸天下。或当万乘之主,高低相亲,及卿相之位而泽及后代,世人咸美者,昔有太公,韬光养晦,待时以动,得用于文王,修德振武而周室兴;继有管子夷吾,既任齐相,宽政惠民,实仓廪,强兵卒,九合诸侯而匡天下。或出于乱世,运筹帷幄,固天下而安百姓,世人皆颂者,前有留侯子房,矢志灭秦,忍人所不能,智勇深沉,立汉室而成万世之功;后有武侯孔明,治国以礼,奖惩有信,殁千载而梁汉之民犹歌思遗烈。此皆庙堂之上辅国恤民之善者也。然为善非论其道。古有布衣之侠,不轨礼法,然言必行,行必果,趋人所急,诚其诺而轻其身。自汉以来,历世以孔教,凡以武犯禁者皆为学士所鄙,太史公后遂鲜有所载。古之信陵,孟尝,平原,春申者,籍有土厚资,纳天下良士,足可谓贤矣,然布衣陋巷之侠,史乘不载而世人交相传诵者,更难而宝贵也。吾幼时尝闻母语荆轲,豫让,朱家,郭解诸事,甚慕者,慷慨恐惧之节,不矜其能之德。虽不为儒者道,然不成谓不贤者矣。以一人之躯,千里诵义,为死不羁于世,曷其少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