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品德经」:第八章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非以其忘我邪。
老子:「品德经」:第三十章
凿户牖觉得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上善若水。
是以贤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
其事好远。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豫兮若冬涉川﹔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老子:「品德经」:第三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是以贤人之治,
何如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犹兮若畏四邻﹔
儽儽兮,若无所归。
世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弱其志,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善数不消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成开,
老子:「品德经」:第四章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无执,故无失。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
绳绳兮不成名,复归于无物。
是以贤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善结无绳约而不成解。
视之不见,名曰夷﹔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唯之与阿,相去多少。
实其腹,
混兮其若浊﹔
强其骨。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处世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故处置于道者,同于道﹔
吾何故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大道废,有仁义﹔聪明出,有大伪﹔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吾以是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六合以是能长且久者,
此三者不成致诘,故混而为一。
悠兮其贵言。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六章
老子:「品德经」:第十章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听之不闻,名曰希﹔
善有果罢了,不以取强。
故有之觉得利,无之觉得用。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企者不立﹔跨者不可﹔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雄师以后,必有凶年。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古之善为道者,奥妙玄通,深不成识。
天长地久。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一章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老子:「品德经」:第七章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整天。
有物混成,先六合生。
不自见,故明﹔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希言天然。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