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乃全,全乃天,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五章
太上,不知有之﹔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
揣而锐之,不生长保。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知常容,容乃公,
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老子:「品德经」:第十二章
信不敷焉,有不信焉。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有物混成,先六合生。
不自见,故明﹔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老子:「品德经」:第十七章
致虚极,守静笃。
不自是,故彰﹔
埏埴觉得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老子:「品德经」:第十三章
古之善为道者,奥妙玄通,深不成识。
知常容,容乃公,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世人皆不足,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
六合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平,动而愈出。
其次,畏之﹔
悠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整天。
孰为此者。
其次,亲而誉之﹔
弱其志,
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三章
其次,侮之。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厥后。
恒也。是以贤人处有为之事,
是以贤人之治,
其次,畏之﹔
不知常,妄作凶。
老子:「品德经」:第十七章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品德经」:第五章
老子:「品德经」:第二十章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此三者觉得文,不敷。
老子:「品德经」:第七章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其次,侮之。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老子:「品德经」:第十六章
旷兮其若谷﹔
老子:「品德經」:第二章
旷兮其若谷﹔
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四章